请求权基础体系是以诉讼攻防为基点的民法体系表达。请求权基础方法在教学场景中体现为鉴定式案例分析,在诉讼场景中则体现为法庭报告技术。《请求权基础——方法、体系与实例》是作者研究请求权基础理论、践行鉴定式案例教学十余年的成果。全书分三篇十二章,上篇三章勾勒方法,中篇五章梳理体系,下篇四章则以现实案例演练...
第一,请求权基础思维。从课堂教学与诉讼实战两个场域展示请求权基础思维的具体运用,前者以鉴定式方法(Gutachtenstil)为核心,后者则体现为法庭报告技术(Relationstechnik)。同时,对比请求权基础思维与其两个对手法律关系思维、个案类比思维的不同方法特征。 第二,请求权基础体系。宏观层面,运用请求权基础方法,依托诉讼中的...
请求权思维的内在结构,体现为对请求权基础各层级辅助规范与防御规范的全面检索。这一检视过程又分为请求权已成立、未消灭、可行使三个层次。其中,请求权已成立可再拆解为两个步骤:满足请求权成立的积极要件;不存在阻碍请求权成立的消极抗辩。因而,内在结构实为三层四步。每一步都需列举各项构成要件要素并分别作出...
要约与承诺均为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此类意思表示的生效规则(第137条)则为第四级辅助规范。 总分编制之下,民法实证规范的排列顺序是从一般到特别,适用范围越广、抽象程度越高的规范,体系位置越在先。而请求权基础思维对规范的检视顺序恰恰相反,是从特别到一般,请求权规范直指请求权的产生,与案件事实距离最近,其各级...
民事领域的法官找法,以寻找「请求权基础」为核心。请求权基础体系是以诉讼攻防为基点的民法体系表达。请求权基础方法在教学场景中体现为鉴定式案例分析,在诉讼场景中则体现为法庭报告技术。《请求权基础——方法、体系与实例》是作者研究请求权基础理论、践行鉴定式案例教
第一,合乎逻辑的原则。越特别的请求权基础越往前排。 第二,诉讼经济的原则。构成要件越少的请求权基础越往前排。 公认的顺序是: 基于合同的请求权是第一顺位, 第二是类似合同的请求权, 第三是无因管理的请求权, 第四是基于物法的请求权, 第五是不当得利与侵权请求权。
请求权基础大多数体现为法律条文,但也可能体现为当事人之间的合同。 因为请求权基础是据以支持原告请求权的规范依据,它又叫做主要规范。 对原告有用的规范工具,就是主要规范(请求权基础),以及相关的辅助规范,即对请求权基础的要件和效果作进一步说明的这一类规范。主要规范和辅助规范的适用前提是否可以满足,举证方在...
吴香香教授在其研究中,深入探讨了请求权基础的方法、体系以及实例,为我国的法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一、请求权基础的方法 在吴香香教授看来,请求权基础的研究首先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她认为,首先应当明确请求权的基础是什么,即确定请求权产生的法律依据。其次,要通过事实认定,判断是否满足请求权产生的条件。最后,...
《请求权基础:方法、体系与实例 2021新 民法典 吴香香 著》,作者:请求权基础:方法、体系与实例 2021新 民法典 吴香香 著吴香香 著,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ISBN:9787301323489。本书是我国民法典颁布之后,请求权基础理论本土化过程的一个里程碑。 通过本书可观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