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 夫玉润泽而有光,其声舒扬,涣乎其有似也。无内无外,不匿瑕秽,近之而濡,望之而隧。夫照镜见眸子,微察秋豪,明照晦冥。故和氏之璧,随侯之珠,出于山渊之精,君子服之,顺祥以安宁,侯王宝之,为天下正。 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圣人者,常治...
《淮南子》·卷十六 说山训西汉 淮南子 刘安 著 大 中 小 魄问于魂曰:"道何以为体?"曰:"以无有为体。"魄曰:"无有有形乎?"魂曰:"无有。""何得而闻也?"魂曰:"吾直有所遇之耳。视之无形,听之无声,谓之幽冥。幽冥者,所以喻道,而非道也。魄曰:"吾闻得之矣。乃内视而自反也。"魂曰:"凡...
想要聚拢人才,就要提升自我,自身实力够了,一切自会水到渠成。6、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译文:想要引来鱼儿,就得先通水路,想要引来群鸟,就得先种上树木。这句话与上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处,想要得到,就得先付出。7、登高使人欲望,临深使人欲窥,处使然也。译文:登到高处人便想眺望远方,...
二、《淮南子》中的思想元素在《说山训》中的体现 《淮南子》是融合道家、儒家、法家、阴阳家等多种思想元素的杂家著作。在《说山训》篇章中:道家思想:道家主张无为而治,顺应自然。“事之成败,必由小生”体现了一种自然发展的观念,事情按照其自身的规律,从微小之处开始发展变化,人们应顺应这个过程而不是强行...
《淮南子》卷十六 说山训 卷十六 说山训 钟之与磬也,近之则钟音充,远之则磬音章,物固有近不若远,远不若近者。 今曰稻生于水,而不能生于湍濑之流;紫芝生于山,而不能生于盘石之上;慈石 能引铁,及其于铜,则不行也。水广者鱼大,山高者木修。广其地而薄其德,璧 犹陶人为器也,揲挻其土而不益厚,...
《淮南子说山训》的全文如下:1.魄问于魂日:“道何以为体?“日:“以无有为体。”2.魂日:“无有有形乎?“日:“无有。3.“何得而闻也?“日:“吾直有所遇之耳!视之无形,听之无声,调之幽冥。幽冥者,所以喻道。而非道也。”4.魄日:“吾闻得之矣!乃内视而自反也。5.魂日:“凡得道者,形不...
(夏云)值得背诵的经典古文——《淮南子•说山训》《淮南子·说山训》是西汉淮南王刘安主持撰写的一部论文集,该书综合了诸子百家学说中的精华部分,全文朗朗上口,昨起节选手抄。
《淮南子》说山训原文及译文 作者:刘安及门客撰 魄问于魂曰:“道何以为体?”曰:“以无有为体。”魄曰:“无有有形乎?”魂曰:“无有。”“何得而闻也?”魂曰:“吾直有所遇之耳。视之无形,听之无声,谓之幽冥。幽冥者,所以喻道,而非道也。魄曰:“吾闻得之矣。乃内视而自反也。”魂曰:“凡得道...
《淮南子·说山训》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夏不衣裘,非爱裘,暖有余;冬不用扇,非爱扇,寒有余。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马不必骐骥,要之善走。乞火不如取燧,寄汲不如凿井。救饥者以圆寸之珠,不如与之橡菽;贻溺者以方尺之玉,不如与之短绳。 弹鸟,则千金不如丸泥;缝缉,则长剑不如分针。 担雪塞井...
《淮南子》卷十六 说山训 寒不能生寒,热不能生热;不寒不热,能生寒热。故有形出于无形,未有天地能生天地者也,至深微广大矣!雨之集无能霑,待其止而能有濡;矢之发无能贯,待其止而能有穿。唯止能止众止。因高而为台,就下而为池,各就其势,不敢更为。圣人用物,若用朱丝约刍狗,若为土龙以求雨。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