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不以富,亦祗以异”,此语出自《诗经·小雅·我行其野》。此句之意,乃言非因对方富有,实则因其心性之变,见异思迁所致。 “诚”者,真实、确实之谓也;“富”者,财富之丰饶;“亦”者,亦也,表并列;“祗”者,同“只”,唯、仅之意;“异”者,不同、变化之谓。是以此句解之,即非因彼之财富丰盈,...
孔子道:“以忠诚信实为主,唯义是从,这就可以提高品德。爱一个人,希望他长寿;厌恶起来,恨不得他马上死去。既要他长寿,又要他短命,这便是迷惑。这样,的确对自己毫无好处,只是使人奇怪罢了。”⑴诚不以富,亦祗以异——《诗经·小雅·我行其野篇》诗句,引在这里,很难解释。程颐说是“错简”(别章的文句...
诚不以富,以祗以异。诚,是儒学的核心概念。富和崇对应。这虽然是诗经的诗句,但和儒学不可分。孔子删定诗经三百篇,根据就是把不符合儒学义理的诗经的篇章给删除了,保留的都是符合儒学义理的洁净精微之道的。啥意思呢,诚若是做不到足够的充盈,富裕,也只能有疑惑了。只能动摇,不坚定了。祗,只是的意思。
如何理解诚不以富,亦祗以异“? 12·10 【原文】子张问崇德辨惑1。子曰:“主忠信,徙义2,崇德也1。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祗以异。’3” 【注释】(1)崇:提高。惑:迷惑。(2)徙义:徙,移向义的方面。(3)“成不以富,亦祗以异”:见《诗经·小雅·我行其...
“诚不以富,亦只以异”,出自《诗经》,意思是“即使不是嫌贫爱富,也不过是见异思迁”。各注多...
“诚不以富,亦只以异”,这句话出自《诗经》,意思是,不是因为他富有,就是见异思迁,二者必居其一。
通观注家们的论述,的确,将“诚不以富,亦祗以异”译为“即便不是图富贵,也是你已变了心”既合诗经原意,又与孔子所说的“惑”相合,两者是有着密切关系的。看来错简说走入了死胡同。但转念一想,却不由意识到:如果说“其斯之谓与”与“诚不以富,亦祗以异”原本是上下句的关系,既然“诚不以富”两语难...
子曰:“主忠信,徙义2,崇德也1。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祗以异。’3” 【注释】 (1)崇:提高。惑:迷惑。 (2)徙义:徙,移向义的方面。 (3)“成不以富,亦祗以异”:见《诗经·小雅·我行其野》。成:通诚。以,因。祗:(zhǐ)只是。异,转移。
‘诚不以富,亦祗以异’ 解读:诚不是用多来衡量,是依托于尊敬,用和别人不一样来衡量。是有和无的区别,不是多和少的区别, 打比方:称呼自己父亲,不是一个月29天给自己父亲叫父亲,1天给别人叫父亲。这是天多的事吗?这是能不能有的事。这事就不能有。诚用的是异来区别和别人不一样,不是多和少的...
诚不以富,亦(zhī)祗以异:这两句诗出自《诗经·小雅·我行其野》,全诗描写了一个被遗弃的女子对丈夫喜新厌旧的愤怒。“诚不以富,亦祗以异”是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展现了女子对变心丈夫既恨又爱、既想离开又割舍不下的复杂矛盾心情。孔子在此处引用这两句诗,是用夫妻之间的爱恨困惑做比喻,补充解释前面的“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