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式原文带拼音及翻译,【诗式】诗式,唐代诗僧皎然之作也。皎然,俗姓谢,字清昼,湖州吴兴人。东晋大诗人谢灵运之十世孙,生卒年均不详,约生于开元、天宝之际,卒于贞元、永贞间,年六十余。皎然幼负异
皎然在《诗式》中开篇即强调了诗歌的崇高地位和独特价值。他认为诗歌如同众妙之花的果实,凝聚了天地间的精华,是六经(即儒家经典)中的瑰宝。尽管诗歌创作并非圣人的专属功绩,但其所蕴含的妙处却足以与圣人相比肩。接着,皎然进一步阐述了诗歌创作的奥秘,指出只要诗人精心构思,深入探索,就能捕捉到天地日月、宇宙万物中的...
诗式,唐代诗僧皎然之作也。皎然,俗姓谢,字清昼,湖州吴兴人。东晋大诗人谢灵运之十世孙,生卒年均不详,约生于开元、天宝之际,卒于贞元、永贞间,年六十余。皎然幼负异才,性与道合,吟咏性情,文章儁丽,当时号为释门伟器。颜真卿、韦应物等并重之,与之酬唱。皎然诗有「杼山集」十卷,并所着「诗式」五卷、「诗...
皎然在《诗式》中强调诗歌创作的核心在于“取境”,即诗歌意境的营造与选择。他以“取境”为核心,将“境”作为诗歌审美的重要标准,探讨了诗人如何通过主观构思创造高妙的艺术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境界说”,继承了这一理论路径,将“境界”提升为诗词艺术的最高追求。两者均围绕“境”展开论述,形成...
📝 摘要:皎然在《诗式》中首次将佛教的宇宙观和认识论引入诗歌理论,以意境说为核心,深入探讨了诗歌的特质、创作及风格等问题,为“意境说”的诞生做出了重要贡献,对后世诗歌创作和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点: “假象见意”:强调心与物、意与象的自然交融,注重艺术形象和境界的情感感发。 “诗情缘境发,法...
《诗式》、《诗议》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有独特的意义,它不仅是皎然本人连同整个“吴中诗派”诗歌创作的总结,而且也是继《文心雕龙》、《诗品》之后体系最为完备的诗歌理论批评专著,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韩孟诗派”奇峭险怪的创作实践。 其作为僧人,常年幽居古寺,环境静谧而又清幽,这独特...
看诗式-唐-皎然卷一最新章节, 卷一 序夫诗者,众妙之华实,六经之菁英。虽非圣...番茄小说网下载番茄小说免费阅读全文。
《诗式》以十九字概括了诗体的分别,其中以“高”、“逸”为首,说明皎然论诗,上承钟嵘,反对雕绘,崇尚自然。诗要做到“高”、“逸”,诗人应该具有胸襟淡泊的气性,即所谓“天与其性,发言自高,未有作用”。但他同时又指出,崇尚自然并非“不假修饰,任其丑朴”,并非“不要苦思”。恰恰相反,取境之时...
而皎然所特别强调的最高艺术标准,则是要做到“真于情性,尚于作用,不顾词彩,而风流自然”即作诗要抒发诗人的真感情,力求自然而不是崇尚词采的雕琢。“但见情性,不睹文字”,才真是“发皆造极”“诗道之极”。这不正是司空图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嘛!不正是严羽的“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嘛!凡是...
皎然所说的境,即后人所谓的意境。诗中的意境既不等同于单纯属于客观世界的境,因此,要“气象氤氲”,“意度盘礴”。诗中的意必须通过“象”来表现,所以要“假象见意”。皎然指出“两重意已上,皆文外之旨”,要“情在言外”,“旨冥句中”。象、言、句、文,只是用以显示奇、情、旨的行迹。情文并茂,意境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