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条诉讼时效的期间、计算方法以及中止、中断的事由由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无效。 当事人对诉讼时效利益的预先放弃无效。 第一百九十八条法律对仲裁时效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第一百九十九条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的撤销权、解除权等权利的存续期间,除法律另有规定外,自权...
根据民法通则第140条的规定,中断诉讼时效的事由包括提起诉讼(起诉)、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请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承诺)。这些事由区别于中止诉讼时效的事由,都是依当事人主观意志而实施的行为。诉讼时效的目的是促使权利人行使请求权,消除权利义务关系的不稳定状态,从而诉讼时效进行的条件是权利人不行使权利,如果当事人...
专家导读 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律规定是在诉讼时效进行期间的最后6个月,因不可抗力或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而诉讼时效中断是由于当事人的起诉、当事人一方提出了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的情况下,诉讼时效会予以中断。而且,诉讼时效中止和中断的法律后果是不一样的。 诉讼时效中止和中断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诉...
关于诉讼时效中止或中断的规定,主要依据《民法典》第一百九十四条和第一百九十五条。简单来说,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若因法定情形不能行使请求权,诉讼时效会中止;而诉讼时效中断则会导致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法理分析 诉讼时效中止 法规依据:《民法典》第一百九十四条明确规定了诉讼时效中止的情形,包括不...
一、诉讼时效中断、中止和延长的具体规定 诉讼时效中止 1.1 概念与法律依据 诉讼时效中止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法定事由导致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从而使诉讼时效期间的计算暂时停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九十四条规定了诉讼时效中止的具体情形。 法规1 1.2 发生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 ...
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满六个月,诉讼时效期间届满。 三、诉讼时效中断情形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1. 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2. 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3. 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4. 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诉讼时效的中止和中断是两种重要的法律制度,它们在民法中有着明确的规定. 一,诉讼时效中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九十四条,诉讼时效中止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某些法定事由导致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诉讼时效期间的计算暂时停止.这些事由包括: 不可抗力,如自然灾害等不能预见,不能避免...
1、我国《民法典》对诉讼时效中止和中断的情形作出了规定,诉讼时效中止的,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满六个月,诉讼时效期间届满,诉讼时效中断的,诉讼时效重新计算。 2、《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五条有下列情形
诉讼时效的中止中断的规定 2小时前 诉讼时效的中止与中断是两种重要的法律制度,它们在保障权利人合法权益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以下是对诉讼时效中止与中断的详细规定和解释: 一,诉讼时效中止 诉讼时效中止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某些法定障碍导致权利人无法行使请求权,此时诉讼时效将暂时停止计算.根据《...
一、诉讼时效中断中止的规定是什么 诉讼时效的中断,即法律术语所称的“时效期间的重新开始”,具体表现为在诉讼时效期间之内,由于法定事情的出现,导致已经完成的时效期间全部无效化,从这个中断时刻和相关程序的结束之时起,诉讼时效期间将全面启动新的计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