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书之道,须识见、学养、功夫 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习书籍的正确方法,需要具备识见、学养和功夫三个要素。识见**:能够理解并洞察书中的深意。这需要读者有较强的理解与判断能力,能够理解书中表达的观点并作出明智的判断,洞察作者的用意。学养**:即广博的知识与素质修养。这需要读者有扎实的知识...
有段时间我对设计很感兴趣,应该是在某个设计类公众号上看到了这本《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作者用「大家都能明白」的方式,讲清了那些设计中的基本原则,每一个案例都是一次设计实践,很少有书让我产生这种「舍不得卖掉」的感觉,或许这就是设计的价值,它也是我现在为数不多的实体书收藏之一。 这种入门书肯定没法...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出自《论语》,体现了孔子对学习和教育的态度:认真学习、永不满足、乐于传授。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出自朱熹的《读书要三到》,强调读书时要用心专心,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因此,这道题的答案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南北朝时期的大书法家王僧虔曾对此总结立论:“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以斯言之,岂易多得?必使心忘于笔,手忘于书,心手达情,书不忘想,是谓求之不得,考之即彰。” 小楷临习 书法中的神采是指点画线条及其结构组合...
书中良缘话初中数学 发布时间:10-1917:10 星期五晚上,朋友相约去聚餐。期间谈到他外甥女上初一后,第一次月考成绩排名在班上二十五名,他们一家都比较担心,在网上找了很多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但是在面对眼花缭乱的方法时,他们却无从下手,感觉这种说法对,那种也合适,就是不知道适不适合自己的孩子。 于是选择了几个...
“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太史公曰: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庄子散道德,放论,要亦归之自然。申子卑卑,施之于名实。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节选自《史记•老庄申...
2024年4月23日,在第29届世界读书日当天,由帆书主办,帆书、深圳卫视、抖音联合出品,春天开阅季、大有学问特别支持的“423知识进化论”主题演讲在深圳圆满举行。本次演讲以“给生活松松绑”为主题,帆书APP创始人、首席内容官樊登携手复旦宝藏教授梁永安、帆书APP“李蕾讲经典”主讲人李蕾,以书为媒,引领书友...
曾国藩的识人用人之道:勤读史书识人才!@边永元 曾国藩的识人用人之道:勤读史书识人才! L边永元的微博视频 小窗口 146 6 ñ101 9月5日 02:14 来自微博视频号 û收藏 6 评论 ñ2 评论 o p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同时评论给 边永元 按热度 按时间 ...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卬太傅,因家于齐焉。 太史公曰: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庄...
“年少时不懂,忘却了初生牛犊不怕虎需要有胆有识,忽略了对书籍的摄入,这时记忆中诸多遗憾,只有将现在做的更好,要多读书,多读纸质书以清心,读到心中去。”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2018级汤镇宇同学如是说。细思之,在安静的小憩时光里捧着一本纸质书,那不就是不可分享的喜悦,是不必走出家门的视野,是独处时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