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2023年罚没63.89亿元,市场禁入103人次 中新经纬4月10日电 证监会网站10日发布《中国证监会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显示,2023年,作出处罚决定539项,罚没款金额63.89亿元,市场禁入103人次;全年调解成功案件3786件,为投资者挽回损失约6.52亿元。证监会表示,2023年,严格按照《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
中利集团时任董事长、控股股东王柏兴作为公司信息披露违法行为责任人员和实际控制人存在组织、指使情形,分别予以处罚,合计罚款1500万元,并采取终身市场禁入措施。大股东违法减持同样是证监会处罚的高频项。为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维护市场稳定和公平,证监会持续强化对股东减持行为的监管,从严惩处违规减持行为。中核钛白实际...
一是市场禁入执法力度显著提升。2016年至2020年,共对298人次的自然人采取市场禁入,分年限看,其中3年至5年和5年至10年两档次市场禁入共计216人次,占比约72%;终身市场禁入82人次,占比约28%,采取市场禁入人次数比原《规定》修订前5年(2011年至2015年,共计禁入123人次)增长142%,并且市场禁入的严厉程度较好匹...
占比约72%;终身市场禁入82 人次,占比约28%,采取市场禁入人次数比原《规定》修订前5 年(2011 年至2015 年,共计禁入123 人次)增长142%,并且市场禁入的严厉程度较好匹配了实践中不同危害情节违法行为的发生频度。
上市公司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相关主体受到证监会行政处罚、立案调查、市场禁入及行政监管措施,将会对上市公司的资本运作、摘星摘帽、信披工作评价、分拆上市,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的减持、任职等方面产生不利影响,且涉及的规定相对分散。
在身份类市场禁入后,新增交易类市场禁入类型;明确交易类禁入适用于严重扰乱证券交易秩序或者交易公平的违法行为;明确信披严重违法造成恶劣影响等8大行为将被终身禁入市场……6月18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高莉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为贯彻落实新《证券法》和新《行政处罚法》等上位法规定,证监会近日发布修订后的《证券...
中国证监会22日宣布修改证券市场禁入规定,明确对隐瞒编造重要事实等五类情形的人员采取终身市场禁入措施,以震慑市场,肃清秩序。 根据最新规定,从事保荐、承销、资产管理、融资融券等证券类业务及其他证券服务业务,故意不履行法定义务,并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可以采取终身禁入措施。
八种情况可被终身禁入 先来看新的《证券市场禁入规定》六大要点:第一,进一步明确市场禁入类型。根据新《证券法》第221条,将证券市场禁入措施分为身份类禁入和交易类禁入两类。身份类禁入为“不得从事证券业务、证券服务业务,不得担任证券发行人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交易类禁入为“不得在证券交易...
终身市场禁入 近日,证监会披露的一则《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康达律师事务所(下称“康达所”)前高级合伙人栗皓事涉泽达易盛IPO造假案。作为康达所为泽达易盛发行上市提供法律服务的项目总负责人,栗皓与泽达易盛存在利益往来,接受请托扰乱股票发行注册秩序。
6月18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高莉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为贯彻落实新《证券法》和新《行政处罚法》等上位法规定,证监会近日发布修订后的《证券市场禁入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2021年7月19日起施行。 《规定》进一步完善了证券市场禁入规则,相关违法违规责任人员将被“逐出市场”,大幅提高财务造假者的违法成本和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