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稀少,很少。 与:赞同、肯定。 【译⽂】 孔⼦很少谈到利益,却赞成天命和仁德。 【评析】 “⼦罕⾔利”,说明孔⼦对“利”的轻视。在《论语》书中,我们也多处见到他谈“利”的问题,但基本上主张“先义后利”、“重义轻利”,可以说孔⼦很少谈“利”。此外,本章说孔⼦...
此篇皆论孔子之德行,故以次太伯、尧、禹之至德。 9.1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此章论孔子希言难考之事。罕,希也。利,义之和。命,天之命。仁,行之盛。孔子以其利、命、仁三者常人寡能及之,故希言也。言者,说也。利者,天道元亨,利万物者也。与者,言语许与之也。孔子...
[论语]子罕篇第九 『1』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2』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搏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 乎?吾执御矣。」 『3』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远众,吾从下。」 『4』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从五十岁开始能够研读周易,就不会有大的过错了。你看圣人非常的重道不重利的。如果孔子只是为了求取功名利禄,有很多的机会可以得到的,但是需要和那些小人同流合污罢了。 【原文】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子罕第九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周礼》有记载凡制军,万二千五百人为军;《周礼》有详细的记载,一军是一万两千五百人,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王,也就是周朝的天子,可以有六军。大的诸侯国可以有三军。三军被...
9.1 子罕⑴言利与命与仁。 【译文】孔子很少[主动]谈到功利、命运和仁德。 【注释】⑴罕——副词,少也,只表示动作频率。而《论语》一书,讲“利”的六次,讲“命”的八、九次,若以孔子全部语言比较起来,可能还算少的。因之子贡也说过,“夫子之言性与天道...
《论语·子罕第九》 此篇文字所言及的是“至圣”,也就是孔子的德与行。讲述了孔子的谦虚谨慎、才能学艺、劝学励学以及孔子的哲学思想。 【原文】9.1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译文】孔子很少谈论利“命”和“仁”。 【解读】后世解读这句话产生了歧义。“罕言”就是少说,这没有异议。关键是“与”的解读。“...
1、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译】孔子很少谈到利益,却赞成天命和仁德。 2、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译】达巷党这个地方有人说:“孔子真伟大啊!他学问渊博,因而不能以某一方面的专长来称赞他。”孔子听说了,对他的学生说:“...
《论语》 子罕篇第九 (本篇共三十一章) 9.1子罕①言利与命与仁。 【译文】孔子很少谈到功利、命运和仁德。 【注释】 ①罕:副词,少也,只表示动作频率。 9.2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译文】达巷这个地方有人说:“孔子真...
《论语新解》子罕篇第九 (一)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利者,人所欲,启争端,群道之坏每由此,故孔子罕言之。 罕,稀少义。盖群道终不可不言利,而言利之风不可长,故少言之。与,赞与义。孔子所赞与者,命与仁。命,在外所不可知,在我所必当然。命原于天,仁本于心。人能知命依仁,则群道自无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