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罗素《论人的理性》中的这段话治愈了: 🌷最顶级的能力是屏蔽力。 任何消耗你的人和事,多看一眼都是你的不对。 🌷给别人第二次机会,就像给他第二颗子弹,弥补他第一枪没把你打死。 🌷累死你的往往不是工作,而是工作中遇到的人。拿着一份工资干着两个岗位的活,听三个傻货使唤。
朱熹在《四书集注》中,释“兴”为“感发意志(按,应作“志意”)”,就是说诗歌具有艺术感染力,能够感染、激发读者,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共鸣。为什么能够这样呢?只是由诗歌艺术两方面的特点所决定的。一方面是诗歌艺术的形象性,这从对“兴”这个字,从艺术方法角度所作的解释中可以看出来。...
有一门论文新出了成绩,看老师的评语感觉自己写得就是一坨不可回收垃圾,但看分数感觉还成[融化]
名人堂评语:昔有大西王,名曰X。少时起兵,随陛下征伐,威震四方。盖闻王之忠勇,天锡以厚爵,领封大西王,都蜀中。其治下律法严明,百姓乐业,人心思定。王之德行,过于文治武功,深仁厚泽,流芳百世。王之生也,世居京师,家世显赫。初,从军征讨,身经百战,号令如山,所向无敌。兵锋所指,敌寇克星。陛下嘉其勇,屡赐金银...
发现国内特别推崇那些近百年前的心理著作,比如讲群体心理学的《乌合之众》,总有人refer里面的观点,今天终于看一遍,感觉封面评语特别精准:”There’s nothing new in it.” 🌝 就跟弗洛伊德的几本巨著一样,不能说他完全错,在当时也是具有里程碑式跨时代意义的,但很多太老的心理学理论已经不符合现代科学研究,实在...
曾经有人说过:“教师的语言是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是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是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因此,让我们用语言走进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的发展,从内心深处赞赏、欣赏每一位学生,与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每个学生把作业当作与教师交流的机会,能获得一种自我的满足与成功感,并且在获得知识的同...
英语教师每天的工作离不开作业批改,它是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英语作业中激励性评语,是师生心与心交流的重要媒介,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信心,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英语品质,从而提高英语学习成绩。在英语作业批改中巧用情感评语能收到“四两拔千斤”的效果,它能成为学生发展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