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孔令伟援引了许倬云《经纬华夏》中的文句,总结了许倬云的“大历史观”及其对台湾地区学界的贡献。孔令伟强调了许倬云“文化的、社会的、常民的”思考所具有的承前启后意义,而许倬云的“大历史观”更是从史语所的“断代史传统”发展而来。与谈结束后,主持人王德威还特别邀请台下的许倬云的高足、美国纽约市...
”围绕这一发端,历史学家许倬云以九旬高龄,八易其稿,撰写出一部华夏文明从成长到成型的传记——《经纬华夏》。在超越五千年的叙述中,许倬云借由对中国地方性文化如何交缠为一,以及中国如何应对来自世界之冲击的细致分析,揭示了华夏文明能够延续至今,并将绵延永在的核心与奥秘,预见了一个有根底、有方向的中国。
重新定义华夏文明格局 《经纬华夏》以地理、地缘和人地关系作为基础,将古代中国的演变划分为中原、南方和沿海“三大核心区”:第一区在黄河流域,从关陇到渤海;第二区是长江流域,从上游到“吴头楚尾”的长江口和太湖一带;第三区是从西南云贵地区延伸到南岭、武夷山以南的沿海一带。这三个核心区,正是“经纬...
许倬云先生在《经纬华夏》中将中华大地的演变组织为三个核心区:第一区在黄河流域,从关陇到渤海。第二区是长江流域,从上游到“吴头楚尾”的长江口和太湖一带。第三区是从西南云贵地区延伸到南岭、武夷山以南的沿海一带。三大核心区之间的互动,是华夏文明本身从成长到成型的“诗歌”。许宏老师在推荐序中提到,...
《经纬华夏》内外封 许倬云 著 2023年9月 我一辈子经常“变脑筋”。从读大学开始,我就不觉得历史是固定的:不但“史实”不会固定,人对历史的叙述,阅读历史所产生的悲叹、欢欣都不固定。因时因地,你有所感、有所触,就会有不同的陈述,就会有不同的描写。学历史的人,责任是将其所感、所触呈现给大众。
许倬云先生深受《乡土中国》启蒙,与费孝通先生心思同调,眼界则更趋宏阔。《经纬华夏》作证,在时代精神的需要下,二人薪火相传,无需师承而特达自兴。从《乡土中国》到《经纬华夏》,两代学人,两盏学灯。——张冠生,学者、费孝通教授助手 目录 推荐序 经纬华夏,寻根明志 许 宏 致读者书 导 言 中国文化的世界...
今天,是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94岁寿辰。许先生八易其稿,在九旬高龄撰写出一部华夏文明从成长到成型的传记——《经纬华夏》,去年由南海出版社出版。这部许先生的集大成之最新力作,保持着其一如既往的写作风格,抚今追古、以古鉴今,集学术与科普于一体,以史为媒,为我们勾勒出一幅绚丽多彩的华夏文明图景。
节选自《经纬华夏》导言 许倬云著 长江、黄河这两条中国的生命之流,各自发展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中国文化的整体,当然也应当包括长江、黄河流域以外的地区。我从江河讲起,只是想要表达,我的陈述是追溯其源流始末之要者,是在形容各个地区不同的地方性文化如何交缠为一...
在《经纬华夏》中,许倬云赞叹中国文化经历多次调整磨合后,呈现出来的包容性:“如此特色,在世界其他文化形成过程中,甚为罕见——很少有地理上如此完整的一片空间,作为族群融合的场所。于是,从本书陈述的时间看,中国文化跨度近万年,少说也有六千年。在整个人类文化史上,这一个例极为独特。”他希望经由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