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政军政宪政是什么意思 左宗棠 训政、军政、宪政,此三者乃政治体制之不同阶段与形态,且听老夫一一道来。 军政,乃是指军队暂时管理国家之状态,作为训政之预备期。在此期间,军队不仅负责保卫国家安全,亦需进行民主启蒙、机构建设等事务,以为后续之政治发展奠定基础。 训政,则是孙中山先生提出之建立民国程序之第二阶段。
指的是革命的时期 第一为军政时期,第二为训政时期,第三为宪政时期 1924年孙中山发表了《国民政府建国大纲》,集中阐述了他三阶段的政治主张:“在军政时期,一切制度悉隶于军政之下。政府一面用兵力扫除国内之障碍;一面宣传主义以开化全国之人心,而促进国家之统一”;“凡一省完全底定之日,则为训...
训政: 孙中山曾把“建立民国”的程序分为军政、训政、宪政三个时期。军政结束后,实行训政,训政时期的任务是施行约法,由政府派出经过训练、考试合格的人员到各县筹备地方自治,并对人民进行使用民权和承担义务的训练。凡一省之内全部的县已实行自治,就可以结束训政,开始宪政时期。宪政:作为“民主政治”...
“军政、训政、宪政”三阶段理论是孙中山设计的政治路线图。1924年孙中山发表了《国民政府建国大纲》,阐述了他“军政、训政、宪政”三阶段的政治主张。“在军政时期,一切制度悉隶于军政之下。政府一面用兵力扫除国内之障碍;一面宣传主义以开化全国之人心,而促进国家之统一。”3、军事与政治、军队与政府。4、军队...
《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即为孙中山起草的关于建设中国的计划,又称《建国大纲》,建国大纲将建设国家的程序分为三个阶段:军政时期、训政时期与宪政时期。训政时期为孙中山起草的建国大纲中建设国家的程序的第二阶段。基本概念 1924年,孙中山改组国民党,按照俄共的模式重新建党,任总理。《中国国民党总章》规定:总理在...
军政:军政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初步形成阶段的主要军事著作,与之同等的还有《军志》,是西周时期萌芽形态的兵书。训政:在旧时的封建时代,皇帝退位为太上皇﹐嗣皇帝仍须禀承训示处理大政﹐或皇太后垂帘听政﹐皆谓之"训政"。宪政:又称立宪主义,是西方政治学和法学中的一个概念,至少包括两层含义:第一...
在旧时的封建时代,皇帝退位为太上皇﹐嗣皇帝仍须禀承训示处理大政﹐或皇太后垂帘听政﹐皆谓之"训政"。现在一般指的是孙中山提出的中华民国建国之路中的一个阶段。根据孙中山所著《中华民国建国大纲》,中国建国分三个阶段:军政、训政、宪政,训政即第二个阶段。内容 孙中山把建立中华民国的程序分为军政﹑训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