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路护国黔军在两个月中,连胜十余仗。王文华的三千护国军在大湘西打败了3万袁军,史称湘西大捷。东路黔军的湘西大捷影响了湖南反袁力量。4月26日护国军湖南人民代表大会在靖县公署召开,28日,推举程潜为护国军湖南总司令,通电全国。凡袁世凯任命的湖南旧官吏,立即摒弃不用。在他们积极活动下,湖南脱离袁世凯统治。
其中在山东的讨袁军共有三部分:一是潍县的居正,二是周村的吴大丹,三是高密的吕子人。由于袁世凯的北洋集团在北方势大,而革命党人大多在南方,因此山东的反袁武装并不强,三部讨袁军都只有一千多人,加起来只有三千出头,装备也很差,根本无法和在山东的北洋军抗衡。不过此时日本占据山东,不允许在胶济铁路沿...
1916年6月,随着袁世凯的死去和龙济光全军过琼,海南局势进入了新局面。由于失去了袁世凯这个目标,再加上龙济光的围剿,讨袁军在离开陵、万根据地后,不得不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陈继虞带领,前往文昌一带,随后部队解散。另一部分由刘中悟带领,在兴隆至保亭一带进行秘密活动。在围剿陵、万根据地得手后,龙济光...
袁世凯称帝后,四川的护国军奋起讨伐他的军队,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陈宦派遣冯玉样和伍样桢两支军队,首先占领叙府地区,采取坚守策略。曹锟随后派遣张敬尧、李长泰等军前来支援,试图在叙南地区防守,但护国军却在这里取得了连续的胜利。叙南地区最终被护国军完全占领,而袁军的精锐士兵损失惨重。袁军情况日益...
江西讨袁军自开战之日起,只经过了五天时间,左右两翼的进攻先后遭到挫败,失去了战争的主动权。政治上的动摇造成了军事指挥的紊乱和军心不稳,是讨袁军失利的主要原因。江西战场 讨袁军自吴城失守之后,欧阳武眼见李烈钧将回南昌,遂于9日只身逃走,赴青山自称止戈和尚。鉴于南昌不稳,李烈钧于8月11日率部回防,...
1915年5月,海南岛上讨袁武装力量齐聚万宁陵水交界的石梅等地。在孙中山的安排下,陈侠农任琼崖讨袁军总司令,郑振春、徐成章为司令部参谋,刘中悟、刘中造、陈继虞分别任支队队长。轰轰烈烈的讨袁运动吸引了刘中悟的好友钟奇曾(一说钟奇石)兄弟的响应。钟奇曾乃陵万交界黎族首领,在前清时期,就是兴隆抚黎局的...
这场战争,彰显了护国军的强大实力,也为反对袁世凯称帝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16年,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护国战争结束了。这场战争为了反对袁世凯篡权而展开,最终以袁世凯的去世告终。其中,护国军司令杨维和他的部下们功不可没。据史料记载,护国招讨第二军司令杨维派出团长吴克雄会同护国军王蕴滋所...
讨袁军与北军在南京血战 与北军激烈交战的南京富贵山炮台 1913年8月8日中午,何海鸣率百余人占领都督府,宣布“卷土重来,恢复独立”,自任江苏讨袁军临时总司令,推陈之骥为江苏都督。陈则宣布再次取消独立。10日,第八师起义,击毙团长李浚,与第一师联合,将何海鸣迎至二十九团团部。11日,何海鸣再次宣布独立。
刘天恨得知这一消息,遂于7月15日只身回国,参加黄兴组织的南京军政府,成立了“江苏讨袁军总司令部”,黄兴任总司令,刘天恨任“江北讨袁军总司令”,积极组织力量北伐讨袁。 “二次革命”爆发后,南方诸省纷起响应,袁世凯慌忙派冯国璋、张勋率兵南下,直扑江苏...
这封信是一封求和信,信中表达了杨锦隆与龙济光袁世凯决裂的决心,也表示只要讨袁军不进攻乐会,杨锦隆也不会派人进攻讨袁军。陈侠农收到信后,立刻与陈继虞、徐成章、刘中梧等人开会商讨对策。在知道袁世凯称帝后琼岛民众都非常愤怒,琼崖讨袁军上下也都义愤填膺,一股强大的反袁风潮正在兴起。讨袁军上下都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