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警惕鱼类诺卡氏菌病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警惕鱼类诺卡氏菌病(下)文/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硏究所徐力文诺卡氏菌(奴卡氏菌)为放线菌类微生物,革兰氏阳性,弱抗酸性,在一般 培养基上生长缓慢 3-7天可形成淡黄色沙粒状菌落,形态与一般鱼类病原菌差 别显着,菌体为长杆或短杆或分支...
1.病原体 诺卡氏菌属于放线菌目,诺卡氏菌科,是一类革兰氏阳性丝状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泥土、水和动植物的组织中,以腐生生活为主。鱼类诺卡氏菌病首次发现于1963年美洲阿根延的淡水热带鱼,病原为星状诺卡氏菌,然后陆续发现于日本的师鱼等海水鱼、欧洲和大洋洲等海淡水鱼类,海水鱼病原体为鰤诺卡氏菌。目前经...
警惕鱼类诺卡氏菌病 编者按: 诺卡氏茵病是一种典型危害严重的慢性细菌病,多发于海水鱼和淡水养殖的大口黑鲈、斑醴、乌醴等大宗养殖品种。 此前少有关注,近年来在我国南方如广东、福建和浙江等省有大范围蔓延趋势,危害日益严重。有人认为此病的流行与 养殖大环境、养殖密度、投喂饵料、鱼种质量、滥用药物均有很大...
警惕鱼类诺卡氏菌病
PCR检测结果发现养殖环境中的贝类通常携带大量诺卡氏菌;但是,尚不能确认这些贝类是鱼类诺卡氏菌的感染来源,还是因为鱼类感染诺卡氏菌后,贝类从环境中简单地富集到这些细菌的缘故。在海水鱼类的养殖中,诺卡氏菌的感染进程似乎在夏天水温24℃以上时要快一些,但诺卡氏菌病的病例和所致的死亡在秋末和冬初似乎要明显一些,...
王玉群 ,张华 ,曹鼎雄 . 科学养鱼 . 2011,第005期 6. 鱼类诺卡氏菌病的诊断与防控 [C] . 王国良 . 第三届中国兽医大会暨中国兽医发展论坛 . 2012 7. 靶向定位于鱼类细胞线粒体的鰤鱼诺卡氏菌谷氨酰内肽酶的功能研究 [A] . 王文基 . 2020 获取原文...
小鱼一旦感染,其细菌即在鱼体主要器官如肝脏、肾脏、脾脏缓慢繁殖、隐性增长。另一方面,鱼体被腹腔注射活细菌后2周即出现死亡。PCR检测结果发现养殖环境中的贝类通常携带大量诺卡氏菌;但是,尚不能确认这些贝类是鱼类诺卡氏菌的感染来源,还是因为鱼类感染诺卡氏菌后,贝类从环境中简单地富集到这些细菌的缘故。
警惕鱼类诺卡氏菌病,下,文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徐力文诺卡氏菌,奴卡氏菌,为放线菌类微生物,革兰氏阳性,弱抗酸性,在一般培养基上生长缓慢,3,7天可形成淡黄色沙粒状菌落,形态与一般鱼类病原菌差别显著,菌体为长杆或短杆或分支状,引起
(Nocardia asteroides)和獅诺卡氏菌(),前者还可感染人类,而国内从患病 鱼分离到的多为獅鱼诺卡氏菌。 鱼类诺卡氏菌病又称结节病,可在内脏各器官形成肉眼可见直径的大量白色 结节(肉芽肿),以脾脏和肾脏最为显着•相当比例的鱼还可在体表皮下脂肪和 肌肉形成脓疮,呈现大小不一的鼓起软包.划破有白色或淡红色脓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