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当你绕了一圈之后,你再回来去寻找的时候,你最终还是要落在修者以律制心上。很多高深的道理他没有用,很多美妙的观点他也没有用,那些观点和道理跟你的世界并不会产生任何关联。充其量给你找了一个心不苦的理由而已。所以更多时候我们应该落地去解读《天道》到底给了人一种什么样的启示。不论是用弱势文化...
在《天道》中,丁元英的一句话:“觉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引发了深刻的思考。这句话揭示了自律的两种不同方式,一种是基于观念的自律,另一种则是由内心的信仰和价值观所驱动的真正自律。观念下的自律 自律通常被定义为通过一系列规定、约定或纪律来控制自己的欲望和行为。这种自律机制可以将个体从不良决...
读书 ¦ 解读《天道》——觉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 这篇继续解读「天道」,今天围绕“五台山论道”几段进行解读,针对丁元英所论:所谓真经,可悟不可修。修为成佛,在求。悟为明性,在知。修行以行制性,悟者以性施行,觉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换句话说:觉者,自觉,由内心自发驱动,从而做出正确...
觉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出处《天道》。 大意是: 用心悟道,不必拘于形式,不必计较地点,一心从善,坚持不懈,终必能成。00分享举报为您推荐 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万物皆备于我什么意思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心即理是什么意...
这句话源自于《择天记》中陈长生的修行理念。“觉者由心生律”,可理解为觉醒的人会通过内在的规律,将自身的情绪和行为进行合理的调控。这个“心”指的是内在的感受和意识,这个“律”则是指对于自身行为的约束。“修者以律制心”,可以理解为修行的人通过外在的规律,去抑制和调整内心的想法和行为...
道德经。天道曰:“修者以行制性,悟者以性施行;觉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 意思是在修行的人用行为克制心,而开悟的人行有为心无为;觉悟的人秉性而为,而修行的人克制内心。其实修行修的是这颗心,不是修形式,比如这不能吃,那不能学,这不能去,那不能穿,着在相上,障在生活。若你迷失本心,背觉合...
修者,以律制心,住因住果,如苦海行舟。 觉者,由心生律,归真还元,如彼岸回眸。 修行者、觉悟者,孰轻孰重?我简单举两个例子,其最终结果,即可自证。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此,出自武周国师神秀和尚之口。这段话表面看,体现出对佛的无限敬畏、诚惶诚恐,实则向众生展示,自己...
《天道》丁元英“以律制心”,芮小丹“由心生律”所谓真经,就是能够达到寂空涅磐的究竟法门,可悟不可修。修为成佛,在求。悟为明性,在知。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觉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有信无证者虽不落恶果,却住因住果、住念住心,如是生灭,不得涅磐。不昧因果者无住而住,无欲无不欲...
所谓真经,就是能够达到寂空涅磐的究竟法门,可悟不可修。修为成佛,在求。悟为明性,在知。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觉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有信无证者虽不落恶果,却住因住果、住念住心,如是生灭,不得涅磐。不昧因果者无住而住,无欲无不欲,无戒无不戒,如是涅磐。”...
觉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释义:顿悟的人由本心制定规则,修行的人以规则限定本心 顿悟的人由本心制定规则,修行的人以规则限定本心 六祖慧能坛经里说:时时自净其意。大彻大悟的觉者,时时会从内心源头流出戒律而持戒,不用别人提醒强迫;没有达到这种程度以前,难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