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每个眼球的视网膜内约有1.2亿个视杆细胞,其树突呈细杆抓哏内,称为视杆,视杆外节的膜盘除基部少数膜盘仍与胞膜相连,其余大部分均在边缘处与胞膜脱离,成为独立的膜盘.膜盘的更新是由外节基部不断产生,其顶端不断被色素上皮细胞所吞噬.膜盘上镶嵌有感光物质,称视紫红质(rhodopsin),能感受弱光.视紫红质...
视细胞的一种,位于视网膜内。因为它能接受光刺激,并将光能转换为电能,发放神经冲动,故亦称光感受器。 由外节、内节、胞体和终足四部分组成。其外节呈细杆状,故名视杆细胞。内含有感光物质,在光刺激下,感光物质可发生一系列的光化学变化和电位改变,使视细胞发放神经冲动。视杆细胞是感受弱光刺激的细胞,对光线的...
1视杆细胞形成过程视网膜内有感光细胞层,人类和大多数脊椎动物的感光细胞有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两种。感光细胞可通过终足和双极细胞发生突触联系,双极细胞再和神经节细胞联系,由节细胞发生的突起在视网膜表面聚合成束,然后穿过脉络膜和巩膜后构成视神经,视神经出眼球后穿视神经管入颅腔,经视交叉连于间脑。
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是视网膜上的两种主要光感受器细胞,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特性。以下是对它们功能和区别的详细解释: 一、功能 1. 视锥细胞 主要功能:感受强光以及色彩。视锥细胞对明亮的光线和颜色非常敏感,它们负责色彩视觉和日间视觉。 分布:主要集中在视网膜的中央部分,特别是在黄斑区,这是视力最敏锐的区...
视锥细胞:主要感受强光,负责明视觉,对颜色具有分辨能力。 视杆细胞:主要感受弱光,负责暗视觉,对颜色基本没有分辨功能。 2. 分布区域: 视锥细胞:主要集中在视网膜的中央凹处,特别是黄斑中央的浅凹处只有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主要分布在视网膜的周边部,距离中央凹约0.13mm处开始逐渐增多,在距离约5mm处达到最多。
病情分析: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是人眼视网膜中的两种主要感光细胞,二者在功能、结构及分布上有显著区别。视锥细胞主要负责白天明亮环境下的视觉和色觉,而视杆细胞则擅长在低光照条件下提供夜间或暗光视觉。 1.数量:视锥细胞在视网膜中数量约为600-700万,而视杆细胞的数量则多达1.2亿。 2.形态:视锥细胞呈锥形,顶部...
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的区别 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在分布位置、功能特点、感光色素、视觉敏感度等方面存在区别。 1. 分布位置: 视锥细胞主要集中在视网膜的中央凹处,此处视锥细胞密度最高,向视网膜周边区域逐渐减少。而视杆细胞主要分布在视网膜的周边区域,在中央凹处则没有视杆细胞分布。
[视]杆细胞 [视]杆细胞(rod cell)是1996年公布的动物学名词。公布时间 1996年经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发布。出处 《动物学名词》第一版。
🔍 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视锥细胞与视杆细胞,它们是眼睛的秘密武器,负责捕捉光线的变化并传递给大脑。虽然两者都肩负着重要的视觉任务,但它们在功能、分布和感光物质上却有着天壤之别。🌙 视杆细胞,它们的任务是捕捉微弱的光线,让我们在黑暗中也能看到物体的轮廓。它们对颜色的分辨能力较弱,但在夜间视力中扮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