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今日寒露 秋夜见满 今日3时,我们迎来一年中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寒露,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秋季的第五个节气。进入寒露,冷空气南下,昼夜温差会增大。 寒露的由来 每年10月8日至9日,太阳位于黄经195°时是寒露节气,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
小提示:刘敞的《秋夜见月》原文内容 朗读 0喜欢 打赏 完善 江南云海暑气海上上来秋夜凉月南去微风 刘敞 刘敞(1019—1068)北宋史学家、经学家、散文家。字原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 ...
黎lí拾shí遗yí昕xīn裴péi秀xiù才cái迪dí见jiàn过guò秋qiū夜yè对duì雨yǔ之zhī作zuò 促cù织zhī鸣míng已yǐ急jí,轻qīng衣yī行xíng向xiàng重zhòng。 寒hán灯dēng坐zuò高gāo馆guǎn,秋qiū雨yǔ闻wén疏shū钟zhōng。 白bái法fǎ调diào狂kuáng象xiàng,玄xuán言yán问wèn老lǎo龙l...
这道题要求你写出描写秋夜见闻的诗句。 答案: *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出自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秋雨过后山间清新宁静的景象。 *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出自张继的《枫桥夜泊》,描绘了秋夜的景色,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忧愁。 这两句诗都展现了秋夜的独特景色,并蕴含着诗人的情感,是描写秋...
秋夜对雨寄石瓮寺二秀才 [唐]王建 夜山秋雨滴空廊,灯照堂前树叶光。对坐读书终卷后,自披衣被扫僧房。这首秋夜对雨诗,通过对看得见的众多物象地描写,表达了诗人心中看不见的情绪,即寂寥。“夜山秋雨滴空廊”:入夜的空山此时特别安静,映入眼帘的只有夜山、秋雨、空廊,除了秋雨滴落的声音再也没有他...
概此晚挚友见访,兴会高论之余,兴致仍是盎然。由是纵是秋夜淅沥,也难耐勃发之意趣。字里行间,因之有此一番悠然。因亲情中缺失人生重要一环,故而王维于友朋之道甚为倾心,诗中与友朋唱和、同游,抒发相亲、相慕之作者众多。由是不难知晓,于此凄风苦雨之际,生性纤敏之王维,竟能如此安稳,狂象得以调伏、静心以...
真山民在秋夜写下的这首七律,句句围绕一个“孤”字展开。诗人细腻地描绘了自己在严滩的见闻,首联叙述诗人独自泊舟,形单影只;颔联采用“水禽、芦叶”意象进行映衬,继续抒写孤寂氛围。颈联虚写“渔火、笛声”,暗表诗人内心的孤苦;结尾则运用比喻手法,更展现出一个孤寂无依的遗民形象。全篇朗朗上口,倍觉感人...
因为见归乡飞雁而心生凄凉寒意,从而引发为远方之人而捣制的寒衣声。写景状物符合人的认知,因果逻辑清晰,思路顺畅自然。译文:洛阳的秋夜天高云淡,月华似水,清辉笼罩着静谧的古城。立秋了,大雁南飞,清冷的月光下,传来阵阵捣衣声。想起来曾在西雍青门道的两位好友,我和你们一样离开东吴黄鹄矶很久了,你们也像我一...
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唐代:韩翃 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节候看应晚,心期卧亦赊。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译文及注释 译文韵译我早早地枕着竹席迎风纳凉,清虚的秋夜京城荡漾着月光。一行秋雁高高地掠过了星空,千家万户传来了捣衣的声响。看节候应该是到了更深夜阑,思念友人心灵...
高窗正向东,初月淡朦胧。 不见冰轮转,惟看素练通。 妻孥千里外,羁絷独愁中。 怅望清辉里,相思此意同。 纠错 李时勉 暂无简介 ►161篇诗文 无题 宋江〔宋代〕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纠错 南坡杂诗 其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