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禀赋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丰富程度。这些生产要素通常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自然资源等。在经济学中,要素禀赋是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结构和贸易模式的重要因素。 简单来说,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拥有丰富的某种生产要素(比如劳动力或自然资源),那么它可能更倾向于利用这种要素进行生产,并在国际...
要素禀赋是指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资源。(二)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所谓要素密集度,是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比率。是一个相对概念,与生产要素的绝对投入量无关。如果在任何可能的相对要素价格下, KX/LX>KY/LY则称X为资本密集型产品,Y为劳动密集型产品。模型基本假设条件 1、两国资源禀赋...
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是指一国拥有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要素丰裕(factor abundance)则是指在一国的生产要素禀赋中某要素供给所占比例大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供给比例而相对价格低于别国同种要素的相对价格。衡量要素的丰裕程度有两种方法:一是以生产要素供给总量衡量,若一国某要素的供给比例大于别国的同种要素...
要素禀赋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包括劳动力、资本、资源、技术等。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另一种观点是生产要素禀赋论。在其提出者赫克歇尔和伯蒂尔·奥林看来,现实生产中投入的生产要素不只是一种—劳动力,而是多种,而投入两种生产要素则是生产过程中的基本条件。定义 根据生产要素...
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各国相对要素丰裕度即要素禀赋是国际贸易中各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基本原因和决定因素。 H-O 模型是要素禀赋理论的重要模型,其有一系列假设条件,包括贸易中有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两种生产要素;两国使用相同技术;商品 X 是劳动密集型商品,商品 Y 是资本密集型商品;生产规模报酬不变;两国为不完全分工;...
生产要素禀赋理论是由赫克歇尔于1919年在瑞典提出的理论,理论学界称其为H-O原理。简介 1919年瑞典赫克歇尔发表为《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的论文中,认为在两个国家各个生产部门技术水平相同时,两个国家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也会形成不同的比较优势,只要生产不同产品所使用的要素比例不同,仍然存在分工和贸易的...
要素禀赋比率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绝对数量无关。一般说来,在要素禀赋存在差异的情况,如果一国的资本/劳动要素禀赋大于他国,则称该国为资本(相对)丰富或劳动(相对)稀缺的国家;反过来,他国则为劳动丰富或资本稀缺的国家 。各国生产要素禀赋比率...
广义要素禀赋理论是萨谬尔逊(P.Samuelson)在H-O模型基础上推论出的结论,它是贸易对要素价格的反作用理论,即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基本定义 要素价格均等定理认为,在H-O模型基本假设下,如果两个国家都不是完全分工,自由贸易会导致两国同质的生产要素获得相同的相对与绝对收入。H-O理论不但分析了国际分工和产品...
要素禀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经济学家Eli Heckscher和Bertil Ohlim。所以这个定理也被称为是H-O定理~要素禀赋理论的核心思想就是:劳动相对充裕的国家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并出口,资本相对充裕的国家生产资本密集型商品并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