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在全国传为佳话的"要吃米,找万里;要吃粮,找紫阳"即由此而起。 后来,包产到户在全国引起争论,农民暗里悄悄地搞,干部装不知道,怕说包产到户是分田单干。在这种情况下,万里是第一个站出来为包产到户正名的。1980年1月,在一次重要会议上,万里说:"包产到户...
在万里的强力推进下,小岗村的大包干经验一夜之间在安徽全境遍地推广,有民谣称“要吃米,找万里”。后来,这个曾经微不足道的小村庄成了中国农业改革开放的一个符号。现在被称为“农业改革开放第一村”。 万里(右三)与吴象(右二)在农村考察,吴象曾担任万里的秘书,是...
《要吃米找万里》——张奇斌代表作 《要吃米找万里》——纪念中国农村改革开放40周年暨当年走进“小岗村”写心三首,是张奇斌的代表作。 张奇斌是中国当代诗歌领域的代表人物,他早年主张“人性诗歌”,倡导诗歌面向未来。他的诗区别于传统文学作品的套路和符号,更注重现代人生活的细节,对当代社会、文化等现象的描写...
1992年,邓小平在深圳、珠海视察时曾说:“中国改革从农村开始,农村改革从安徽开始。万里同志是立了功的。” 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在中国人民群众中曾广泛流传着一句话,那就是“要吃米,找万里”。1977年6月,万里调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兼安徽省军区第一政治委员、安徽省革委会主任。他带头打破“左”的禁锢...
定价:26.80元 装帧:平装 ISBN:9787501316854 豆瓣评分 评价人数不足 评价: 写笔记 写书评 加入购书单 分享到 推荐 内容简介·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率先实行的地方,会是一个怎样的情景呢?透过本书,你会对农村的改革有较为深刻的认识。 要吃米找万里的创作者· ··· 王立新作者...
“要吃米,找万里” 邓小平曾说,中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农村的改革又从安徽开始。而这一点,和万里紧密相连。1977年6月,万里被任命为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开始主政安徽。他一头扎进基层,半年走了3000里路。万伯翱说:“父亲到了基层,对当地穷的程度大吃一惊,他看到农民没裤子穿,孩子都藏在地锅里取暖,临近年关,却为...
农村改革相比于城市改革,要简单得多。 大包干的路找到了,大家都跟着干就可以了。余下的事,都是农民自己的。 要吃米,找万里,也从安徽,传到了全国。 任仲夷在广东“任你胡来” 比较而言,对外开放,比农村改革,难度和阻力,都要大得多。 对外开放,比农村改革,大约要迟了将近一年。
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在中国人民群众中曾广泛流传着一句话,那就是“要吃米,找万里”。1977年6月,万里调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兼安徽省军区第一政治委员、安徽省革委会主任。他带头打破“左”的禁锢,打响农村改革第一炮,勇敢探索农村改革之路,大胆支持农民的改革之举,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让农民重新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