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秦刺绣,这一源自陕西省宝鸡市的传统美术技艺,如今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从宝鸡西周井姬墓葬中出土的刺绣遗迹便可窥见一斑。与宝鸡地区的社会生活和民俗文化紧密相连的西秦刺绣,在当地乡村中广泛流传,并借助家族、亲戚、邻里等社会网络得以世代相传,如今已成为农家妇女不可或缺的一项...
西秦刺绣不仅装饰美化着人们的生活,而且与当地人民的生活和民情风俗紧密结合,渗透到人们的生辰、婚嫁、寿延、祭祀、宗教及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西秦刺绣在明、清两代达到了成熟和鼎盛时期,形成了平绣、悬绣、绣和拼贴缝制结合的多种技巧。内容涉及到龙凤狮虎、花鸟虫鱼、山水风景、戏曲故事、人文典故等方面,被广泛使用...
惟妙惟肖的虎头帽、呆萌可爱的狮子滚绣球壁挂、色彩鲜艳的五毒马甲……8月20日,记者走进陕西省宝鸡市千阳县西秦刺绣文化产业园产品展示厅,一件件精美的刺绣工艺品令人目不暇接,浓厚的民俗文化氛围扑面而来。 千阳县西秦刺绣文化产业园产品展...
西秦刺绣布艺,作为宝鸡悠久历史的见证者,是一种深植于陕西省宝鸡地区的传统民间刺绣艺术。这种艺术形式不仅仅是一种装饰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它与当地人民的日常生活、民情风俗交织在一起,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西秦刺绣布艺的特色在于其独特的传统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刺绣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了传统吉祥...
2008年6月,西秦刺绣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承人简介 李慧莲 李慧莲,女,1961年10月出生在“中国民间艺术刺绣之乡”的宝鸡市千阳县南寨镇。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8岁起跟随母亲学习刺绣艺术,2008年成立了“千阳县太阳鸟工艺品专业合作社”。千阳县太阳鸟工艺品专业合作社”是西秦刺绣的...
蛙形耳枕是西秦刺绣的代表作之一,青蛙也是最常见的意象之一,用来表达人们对多子的期盼。据考证,蛙枕的造型姿态与临潼区姜寨遗址出土的陶盆上的青蛙纹比较相似,按照这个思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就能理解这一意象的意义。 多次考古证明,新石器时代人类的平均寿命在20到33岁之间,在没有医疗的原始社会,首先要解...
西秦刺绣是流行于陕西省宝鸡地区的一种民间刺绣艺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刺绣题材丰富多样,构思奇巧浪漫,造型简洁夸张,色彩明快热烈,可谓万物皆可入“绣”。下面,跟着记者的镜头,去看一下精美的西秦刺绣吧! 农村大众 粉丝7.7万获赞110.6万 热榜推荐 ...
秦绣。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秦绣、西秦刺绣传承人推广人胡艺阳老师,为前来学习交流的在校大学生介绍两种刺绣的历史以及刺绣针法。 秦绣起源于陕西省民间古老的绣种纳纱绣和穿罗绣而形成的当代刺绣艺术。上世纪70年代,西安市的工艺美术工作者,对流传民间的陕西省古老绣种纳纱绣和穿罗绣进行挖掘,整理、研究出新绣种秦绣...
千阳县西秦刺绣:传承非遗“绣”出美好生活 千阳县位于关中西部的生态农业沃土,坐拥7镇68个行政村(社区),总面积996.46平方公里,人口13.4万,是国家版图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这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不仅是秦文化的摇篮,更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儒家思想在此首入秦地,西秦刺绣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
在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盛宴中,西秦刺绣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傲然登场。这千年传承的手工艺,如同韵味深厚的乐章,将历史的故事娓娓道来,丝线间荡漾着千年的文化韵致。从传统到现代,西秦刺绣的优雅婀娜在这片土地上绽放,为陕西文旅增添了一抹浓艳的色彩。 西秦刺绣的渊源可追溯至古代丝绸之路时期。在这条古老的商路上,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