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王村遗址,位于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风陵渡镇西王村西南侧黄河北岸一级台地上,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的古遗址,也是仰韶文化的特殊类型“西王村类型”文化遗存。西王村遗址东西长约350米,南北约300米,总面积约10.5万平方米,发掘面积385平方米,分为南北两区。遗迹现象包括仰韶早期灰坑和瓮棺葬以及仰韶晚期、龙山时期...
西王村类型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亦称半坡晚期类型,或半坡上层类型。这一类型主要分布在渭河的中下游,陕北、山西和陕西交界的黄河南岸及豫西三门峡地区。经过发掘的遗址有西安半坡(晚期)、临潼姜寨(四期)、芮城西王村等。 石器绝大多数为通体磨光,钻孔石器较为普遍,出现管钻技术,新出现穿孔石刀和石镰。陶器...
西王村类型与庙底沟类型关系比较密切。以西王村遗址为例,西王村类型和它下层的庙底沟类型相比较,就可以看出:碗、盆、釜等类器物基本上是大同小异,特别是小口尖底瓶,承袭庙底沟类型的发展序列是非常清楚的。彩陶用色,西王村类型承袭了庙底沟类型的白彩风格。因此,西王村类型的渊源当是庙底沟类型。为了说明庙底沟类...
(1)西王村类型是庙底沟类型和早期龙山文化之桥梁,上承接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之遗风,下开启龙山文化之先河 西王村类型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一种特殊类型,位于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风陵渡镇的西王村遗址是其典型代表。该类型是庙底沟类型和龙山早期文化之桥梁,上承接庙底沟类型之遗风,下开启龙山文化之先河。其典型器物包括敛...
西王村类型陶器是在西王村遗址发现的陶器,是继庙底沟类型晚期的仰韶文化类型。因首先发现于山西芮城西王村而命名。产地来源 主要分布在关中渭水流域、陕北、晋南和豫西。形状特征 以宽沿浅腹盆、斜直壁圈足碗、带流罐、鸡冠耳罐、镂孔豆、长颈凹腰尖底瓶、大口深腹瓮等为典型器。纹饰有绳纹、篮纹、线纹、弦纹...
以下关于仰韶文化发展序列正确的是()? 史家类型—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西王村类型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史家类型—西王村类型半坡类型—史家类型—西王村类型—庙底沟类型半坡类型—史家类型—庙底沟类型—西王村类型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半坡类型—史家类型—庙底沟类型—西王村类型 ...
仰韶文化西王村类型发现于山西芮城西王村而得名,代表性陶器有大口、宽沿盆,小口、带流罐,小口、长颈、双耳、尖底瓶,敞口、斜壁、平底碗,小口、深腹瓮等。器表装饰以绳纹最多,并有少量篮纹、线纹、划纹、弦纹、方格纹与镂空。西王村彩陶多红彩与白彩,绘出比较简单的条带纹、圆点纹、斜线...
在仰韶文化区系中,关中豫西晋南区是仰韶文化分布的中心区,已发现遗址约2000多处,自1921年发掘仰韶村开始至2000年,已开展80年的工作,发掘遗址最多,揭露面积最大,发现遗迹遗物最为丰富,区内有5个文化类型:零口二期遗存、半坡类型、史家类型、庙底沟类型及西王村类型。甘青区位于仰韶文化分布的西区,已发现遗址1000处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