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025年2月20日,西湖大学未来产业研究中心、生命科学学院、西湖实验室卢培龙课题组,在Nature杂志在线发表题为De novo design of transmembrane fluorescence-activating proteins的科研报道,他们首次实现了跨膜荧光激活蛋白的从头设计,这也...
北京时间2025年2月20日,西湖大学未来产业研究中心、生命科学学院、西湖实验室卢培龙课题组,在Nature杂志在线发表题为De novo design of transmembrane fluorescence-activating proteins的科研报道,他们首次实现了跨膜荧光激活蛋白的从头设计,这也是第一个通过人工设计得到的能够非共价结合特定小分子的跨膜蛋白1。 看到黑色粗...
此前,诺奖得主、蛋白质设计先驱David Baker教授及西湖大学卢培龙研究员等已在跨膜蛋白的从头设计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但设计能够高亲和力、高特异性结合小分子的跨膜蛋白,仍是一个巨大挑战,也是合成生物学与结构生物学交叉领域亟待突破的技术...
2020 年 8 月 26 日,西湖大学卢培龙团队与华盛顿大学 David Baker 团队合作,在 Nature 期刊发表了题为:Computational Design of Transmembrane Por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跨膜孔蛋白的精确从头设计。2018 年 3 月 2 日,卢培龙作为第一作者,在 Science 期刊发表了题为:Accurate computational ...
2月20日,西湖大学卢培龙团队在《自然》杂志发表论文,首次从头设计出跨膜荧光激活蛋白(tmFAP),为膜蛋白设计领域带来重大突破。国际审稿人称其为“杰作”。 卢培龙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学院,博士毕...
西湖大学卢培龙团队与清华大学刘磊团队合作,在Cell Research期刊发表了题为:Accurate de novo design of heterochiral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从头设计了靶向L型蛋白质或L型多肽的特定表面区域的D型蛋白质,这也是首次实现异手性蛋白复合物的精确从头设计。该研究在全面了解异手性蛋白-蛋白相互作用...
西湖大学卢培龙课题组的这一突破,标志着AI技术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进入了全新的阶段。随着AI技术不断发展,未来的蛋白质设计不仅仅依赖于传统实验方法,更将借助人工智能的力量,打造更加精准、智能的药物和治疗方案。对于生物医药行业来说,这是一次历史性的机遇,也是技术变革带来的新挑战。通过AI技术,科学家们能够...
西湖大学科研团队实现跨膜荧光激活蛋白从头设计 记者20日从西湖大学获悉,该校未来产业研究中心、生命科学学院、西湖实验室卢培龙课题组首次实现跨膜荧光激活蛋白的从头设计,这也是首个通过人工设计得到的、能够精确结合特定小分子的跨膜蛋白。相关研究成果当天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
近日,西湖大学卢培龙团队携手清华大学刘磊团队,在《Cell Research》期刊上发表了一项革命性的研究成果——首次实现了异手性蛋白复合物的精确从头设计,这一突破不仅填补了蛋白质设计领域的一大空白,更为分子工具、疾病治疗及诊断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异手性蛋白:生命科学的神秘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