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感情十分细腻,“充满了曼丽宛曲的情调,清辞俊语,连翩不绝,令人‘情灵摇荡’。”《西洲曲》可谓这一时期民歌中最成熟最精致的代表作之一。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西洲曲》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西洲曲 南北朝:佚名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二、赏析 1、文学价值 《西洲曲》以山水仙境为场景,描绘了一位思慕故乡欲决心回归之旅,以及在路上所经历的奇遇和感悟。诗歌采用了自由度较高的七绝体,韵律流畅,思路连贯。诗中不仅有山水自然的美景,还有对生命的感悟与阐释,是一篇极具特色和价值的文学作品。 2、人文价值 《西洲曲》是一部人文的篇章,它描摹了...
《西洲曲》赏析《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抒情诗篇,抒写了一个姑娘对情郎的漫长相思.“忆梅下西洲,折梅寄相思.”六朝人早有折梅寄远以示思念的习俗,而这里的“梅”是女子与情郎幽会时所见之“梅”.因而含义特殊,意蕴深长,诗文开篇以一“梅”牵出浓浓的情,将女主人公对情郎的思念表现的淋漓尽致.“单衫...
“西洲”大约是男女主人公幽会的地方,从温庭筠《西洲曲》“西洲风色好,遥见武昌楼”的句子看,很可能在武昌附近。 “梅”在这里具有特殊的意义,或许这一对男女就是在西洲的梅树下定情的,梅花成了他们纯洁爱情的见证。所以当过了一年梅花重又开放的时候,女子要忆梅而往西洲,折梅而寄江北,用以寄托对远方情人的...
人称转化:“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第三人称突转为第一人称,直抒相思之苦。这种手法真的很巧妙。 比喻和隐喻:比如“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把秋夜的一片蓝天比作大海;伯劳鸟孤单隐喻孤独;通过人物动作表现人物内心:采莲、弄莲、置莲,这三个动作层次分明地传达出人物感情的变化。从忆梅到忆郎,望鸿到望郎...
西洲曲赏析: 《西洲曲》是一首经过文人加工的民歌,可能产生于南朝的梁代。它属《杂曲歌辞》,以首句得名。全诗写一个女子自春及秋对情人的忆念。 全诗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从开头到“门中露翠钿”,写一个女子在春天梅花盛开的季节忆情人。前两句写她见到梅花盛开,就回忆起以前与情人在梅花盛开之时会晤的...
🌸 赏析: 🎇 《西洲曲》是一首五言三十二句的长篇南朝乐府民歌,感情细腻,充满曼丽宛曲的情调,清辞俊语。1️⃣ 动态描写:诗中通过生动的动作描写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例如,“门中露翠钿”一句,通过动作展现了人物的心情。而“采莲南塘秋”六句,集中描写主人公的含情姿态,通过“采莲”“弄莲”“置莲...
《西洲曲》原文、诗意及赏析《西洲曲》原文、诗意及赏析 【原诗】: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 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
如折梅、穿单衫、伯劳飞、采红莲等,展现出时间的推移和女子情感的演变。全诗三十二句,运用蝉联接字法,句句相连,读来声情并茂,节奏和谐。总的来说,这首《西洲曲》以生动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文学手法,展现了女子对爱情的深深渴望与思念,使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情感的起伏与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