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的两位名将,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就是灭吴。而孙皓又中了晋军的反间计,调走了西陵的最后一个名将。至此,西晋双“车”驰骋,而东吴几乎只剩下“士”和“相”保护着可怜的老“帅”。 杜预是个文理工通才 杜预属于“官二代”,祖上曾任过尚书之类的部级干部。可惜的是,在曹魏时代,和曹家本来就不对眼,他父亲...
在三国之间,中国历史上还有出现过南北政权对峙的情况,而在三国之后,南方相继出现东晋、南朝宋、南齐、南梁、南陈等多个割据政权,如何突破长江天险统一中国,成为北方政权的难题,而西晋灭吴就成了教科书式的经典案例。 从地形上看,南方地区分为江东、荆楚、巴蜀三大地缘板块,这三大板块通过长江相互沟通,分别对应江淮、荆...
这个表面平静的圆满收官,其实埋下了更深的分裂危机。灭吴辛苦拿下,却难掩高层斗争的大裂缝。晋朝的统一,背后是人心不齐、“锅军”横飞,和稀泥终归稠不了饭。有人说,历史会记住那些一马当先、披荆斩棘的伟大将军和明主。但在现实里,西晋灭吴这场“大项目”其实是政客内斗的折射镜,光鲜的盖头底下全是暗礁...
在灭吴行动的部署中,司马炎采取了巧妙的安排。为避免朝廷反对势力产生分歧或冷眼旁观,他将主要反对者贾充任命为总指挥,同时提拔自己器重的外戚杨济担任副手。两人率领中军驻扎襄阳,名义上负责统辖各部队的协调与配合,实际上只是象征性地扮演着决策角色。这种人事布局既维护了朝廷表面和谐,又确保了实际指挥权的掌控。
公元266年 司马炎 篡魏,建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灭吴,完成统一。 所以严格来说,是先有西晋,再结束了三国时期的分裂局面达成统一的。 魏咸熙二年十二月丙寅(266年2月8日),司马炎逼迫魏元帝禅让 ,即位为帝,改元泰始,是为晋武帝。魏元帝即曹奂(246年-302年),本名曹璜, 魏武帝曹操 之孙,燕王...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最终把结局写到了西晋统一全国,而不少电视剧更是将结局设定在蜀国灭亡的惨状上,以此作为结束。然而,西晋灭吴才是真正的结局。那时,雄心勃勃的曹操打算南下伐吴,却失败了;同样,刘备也曾伐吴,也以失败告终。这俩三国枭雄都没能成事,咋最后让司马炎成了呢?西晋伐吴背后有啥故事呢...
魏国在灭蜀前已经拥有五十万大军,灭蜀后更是有十万蜀军加入魏军,而东吴此时只有,二十三万大军。但由于邓艾和钟会二士争攻导致了蜀乱,司马炎代魏建晋,再加上西北的鲜卑首领秃发树机能叛乱,司马炎为此花了十七年去稳定政局,同时也为灭吴做好了准备。晋灭吴战争充分总结了曹魏时期南征东吴的经验。曹魏时期攻吴...
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 故答案为:280。本题考查西晋统一全国的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西晋统一全国的史实。结果一 题目 ___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答案 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
也就是说,西晋灭吴的最佳时间点其实很短。对于此,羊祜也向武帝说得非常明白:“今江淮之险,不如剑阁;孙皓之暴,过于刘禅;吴人之困,甚于巴蜀;而大晋兵力,盛于往时。不于此际平一四海,而更阻兵相守,使天下困于征戍,经历盛衰,不可长久也。”过了这个时间点,西晋能不能灭吴就将存在很大的变数。但是...
正在播放[百家讲坛]杜预在西晋灭吴这场大战中取江陵占荆州 《百家讲坛》 20230611 杜甫这辈子(上部) 1 杜氏寻根 00:38:13 本期内容 [百家讲坛]杜甫这辈子(上部) 1 杜氏寻根 杜氏家族的“门面担当” 00:07:11 [百家讲坛]杜预是明朝之前唯一一个同时配享文庙、武庙的人 00:01:17 [百家讲坛]杜甫这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