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派”学位服保持着中世纪的风貌,有明显的“信仰时代”痕迹;而“美派”学位服,是在英国的学位服基础上进行的革新,但总体上保留了传教士的基因。 现代中国,方帽的学位礼服完全是进口的,是西方耶稣会士和天主教传教士在中国开办教会学校的附庸。鸦片战争后,传教士把学位服带到了中国,那些在欧洲和美国获得学位的...
西方传教士在游记中描绘的插画,描述明代器械和服装 - 土豆———张驰于20241212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81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
(2022·云南省师大附中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七)·27)明清时期,大批西方传教士来华。他们学中文,换上儒生服装,甚至不惜修改教规,默认中国人对祖先的崇拜,以圣经附会四书五经,影响中国的士大夫对传教的态度等。西方传教士的这些举动意在( ) A.便于向西方传播中国文化B.有利于官方对传教的支持C.掩盖其对中国的文...
搜索 题目 利玛窦在华传教效果好的原因不包括以下 A.用西方先进科技、西洋方物吸引中国人B.将天主教义与中国古代典籍相结合C.广泛结交中国士大夫阶层D.穿西洋传教士服装吸引人 答案 D 解析收藏 反馈 分享
由“17~18世纪早期,西方人视中国为文明的典范;印第安人的语言词汇、服装、医药传入欧洲;中国不少学者接受了西方传教士的天文、数学知识;18世纪晚期起,有不少欧洲学者专注于印度文化的研究。”可以看出,新航路开辟促进了欧洲、美洲、亚洲在文化方面的交流和发展,并非商业联系,A项正确,排除C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贸易中...
[解析]由“17~18世纪早期,西方人视中国为文明的典范;印第安人的语言词汇、服装、医药传入欧洲;中国不少学者接受了西方传教士的天文、数学知识;18世纪晚期起,有不少欧洲学者专注于印度文化的研究。”可以看出,新航路开辟促进了欧洲、美洲、亚洲在文化方面的交流和发展。A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
自从知道学位服是从西方传教士服装演变而来之后,我决定效仿先辈,拒绝拍这种学位照。 清华大学彭林教授曾经说过:中国把我培养出来,我怎么能穿洋装? 唐朝经学家孔颖达有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我泱泱华夏,衣冠大国,全世界最早出现并形成教育体系(从稷下学宫到文翁石室,再到范仲淹兴学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