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安市重点围绕“十项重点工作”,着力构建“6+5+6+1”(做强电子信息、汽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食品和生物医药等六大支柱产业,做大人工智能、增材制造、机器人、大数据、卫星应用五大新兴产业,做优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软件和信息服务及会议会展六大生产性服务业,以...
我市产业规模稳步扩大,到2025年,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总产值超过1万亿元,形成6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000亿元;生产性服务业总收入超过5000亿元;文化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000亿元;“农业+”产业规模和效益走在西部前列,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0000元。 2025年国际航线 达到120条 我市将着眼促进产业...
赵一德在充分肯定蓝田县域特色产业发展后强调,县域经济和民营经济在高质量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要持续壮大县域经济,因地制宜推进城镇平台、产业平台、创新平台、投融资平台建设,做大做强特色经济,联农带农经济、集体经济,逐步完善基础设施体系,商...
要强化市级统筹,建立数字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统筹重要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数字经济产业布局规划等工作,加快探索建立数字经济统计监测体系,促进全市“一盘棋”发展。要坚持因地制宜,根据自身发展实际和资源禀赋,积极探索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引导企业应用...
西安市文旅局将持续壮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规模,完善各项政策保障体系,加快建设国家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西安市文旅局将开展文旅产业链式布局,以旅游产品与服务、文创产品、乡村旅游、旅游演艺、数字文旅、文化制造、文旅会展、文旅节庆等8个重点产业为突破口,坚持靶向施策、精准扶持,推动资源要素向重点文旅企业倾斜...
加强与航空基地、富阎新区的产业协作和协同发展,打造秦创原高端航空装备产业创新示范带,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大力推进高质量项目建设,紧扣渭北新城“5+1”产业集群,抢抓“退城入园”机遇,促进产业进一步聚集发展。突出抓好市级重点项目建设,持续扩大有效投资,以项目建设为支撑,确保开门红、全年红。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指示精神及国家能源局《加快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部署要求,大力推动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积极扩大油气企业开发利用绿电规模,加快开发地热、风能和太阳能等资源和利用储热储能技术,科学构建环境友好、绿色低碳、多能融合的油气生产体系,...
记者日前从西安市发改委获悉,近日,西安市17个节能重点工程再获国家支持资金3696万元。 日前,国家发改委下达了2013年第三批节能重点工程及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项目投资计划,西安市组织申报的西安热电阳光热力有限公司昆明路“汽改水”节能改造、西安宝德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高效节能石油钻采一体化电控设备产业化等17个项目位...
其中,城市综合改造项目总投资在5亿元以上,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在2亿元以上,旅游文化项目、服务业项目总投资在1亿元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其他工业项目总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农林水和生态综合治理项目、民生工程项目总投资在3000万元以上。 (三)在建项目年度投资额原则上应达到一定规模。其中,城市综合改造项目年度投资在2...
把副中心城市纳入全市城市建设体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承接中心城区功能转移和产业转移,加快人口集聚,形成具有较大规模的副中心城市。 三、启动开发5个城市组团 规划建设周至、蓝田、高陵、常宁、洪庆等相对独立、功能齐全、设施完善、产业发达、生态优美的城市组团。打造区域特色,引导人口集中和产业聚集,加快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