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随日逐王降汉,西域都护设立,西域正式纳入汉朝的行政体系,实现了中原王朝对西域的有效统治。悬泉汉简和敦煌汉简中有大量西域都护的记载,补充了对西域都护官职机构、管控形式、使命作用等诸多方面的认识。西域三十六国中(此处的“国”沿用史书记载,完全不同于现代国家的概念),悬泉汉简记载了其中的27国到中原受封、朝...
自张骞出使西域以来,汉朝便跟西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经济文化交流。首先就是西域各种瓜果蔬菜的引入,不同种类蔬菜和水果的引入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汉朝国内的食物种类。尤其是像石榴葡萄之类的水果,在引入之后很快便受到了汉朝相当一部分贵族的欢迎。其次就是从西方引入的良马,不同种类的马匹被引入汉朝国内,更是在一定...
自从宣帝朝设立西域都护府,汉朝在西域进行了大半个世纪的稳固统治,一直到王莽当政时期,首先是都护府的长官对西域各国关系处理失当,其次是王莽的过度强硬,最终爆发了西域的叛乱,王莽的平叛战争在汉书中记载简略,但在敦煌马圈湾出土的汉简中,有百余枚简牍涉及到这场战争,除了汉书原因的记述外,在汉简中我们看...
但随着悬泉汉简等简牍的出土,我们发现,汉王朝与西域其他国家的经贸、文化交往,仍是比较频繁的。汉王朝经营西域的首要目标虽是为断匈奴右臂,但保持丝路畅通、发不是展与西域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仍是汉王朝的目标之一。汉王朝与西域诸族的经济文化活动 张骞凿空西域极大地促进了汉王朝与西域乃至西亚、欧洲地区的经...
20世纪90年代敦煌悬泉置遗址出土了一批汉简,其中一简记:“甘露二年四月庚申朔丁丑,乐官令充敢言之:诏书以骑马助传马,送破羌将军、穿渠校尉、使者冯夫人。军吏远者至敦煌郡,军吏晨夜行……” 参证《汉书》等史籍,“悬泉置”是长安通往西域道上的重要中转站;...
《汉书.西域传》在记载这次战争时,仅简单论述了战争的经过和结果,对于细节描述不多。专门描写汉匈关系的《汉书.匈奴传》甚至对此事只字不提,给后世留下了诸多疑问。1979年,甘肃文物工作队在敦煌马圈湾汉代烽燧遗址发掘出1200余枚汉简,其中有148枚《王骏幕府档案》木简,是公元天凤四年王莽征伐西域失败后撤退至...
再说到汉简,它不光是文字,它还是一个文化符号。在西域这片多民族混居的地方,边吏们往往要面对各种文化差异,处理民族间的关系,也得讲究“分寸”。这个时候,汉简就成了一个很重要的“沟通工具”。通过这些简报,边吏可以向上级汇报当地的风土人情、民生疾苦,甚至可以给自己争取一些资源。你想,光是这些文字的记录,背...
《汉书》说“自玉门、阳关出西域有两道。从鄯善傍南山北,波河西行至莎车,为南道。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月氏、安息”。说的是昆仑山以北,塔里木盆地南缘。在这条通道上,悬泉汉简对其中的十国有程度不同的记载,它们是:楼兰(鄯善)、且末、小宛、精绝、扜弥、渠勒、于阗、皮山、莎车、蒲犁。比如:“楼兰王以下二百...
“黄龙”是汉宣帝年号,黄龙元年为公元前49年,这是目前所知新疆出土纪年汉简中年代最早的一枚。黄文弼先生在土垠考察、发掘时共发现71枚汉简,这批木简上的文字不仅反映出土垠的年代,还有大量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官职、吏员记录、屯戍人员的“家属畜产衣器物籍”和使用马匹的记载。该简的发现证明,自西域都护府设立...
尼雅汉简与汉文化在西域的初传—兼论悬泉汉简中的相关史料 提要 尼雅位于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 是汉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精绝国所在地。本世纪初叶以来 尼雅遗址先后发现三批汉简 但是学界对尼雅汉简出土地点的和文字考释均不能令人满意 有必要就此展开讨论。我们的研究表明 尼雅汉简出土于英国考古学家斯坦因编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