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真正让西域人心向中原的,是藏在骆驼商队里的文明密码。交河故城遗址出土的《论语》竹简,高昌回鹘王宫里仿长安城门的建制,于阗王族私藏的汉式漆器...这些文物诉说着一个真相:当西域贵族开始给孩子起汉名、穿丝绸,当商队带着五铢钱穿越塔克拉玛干,文化认同早已深埋血脉。四、准噶尔的末日与帝国的阳谋 二十七...
当初回鹘灭国后,大部分回鹘部落由庞特勤率领,迁到了河西地区。在张议潮的默许下,庞特勤在甘州设立牙帐,建立了“甘州回鹘”政权。在甘州回鹘的部落中,有一支出自仆固部落,其首领为仆固俊。仆固俊率领其部落投靠到张议潮麾下,率兵向西域拓展,打败了吐蕃和黠戛斯人,收复了北庭和安西,后来建立了“西州回鹘”...
但与之相反的是田坂兴道氏[22],他认为上述记载应该看作回纥为了掩饰自己战败的丑态而捏造的战报,北庭争夺战的最终胜利者不是回鹘而是吐蕃。佐藤长氏[23]受到这种说法影响,并进一步发展了,他认为西域大致是北庭争夺战后,回鹘的不断走下坡路,吐蕃却日益确立其在西域的统治权[24]的这样一种形势。但是埃塞迪女士没有...
当下,将他们称为“维吾尔族”自然不会有错,但还不如将他们称为由西域徙入内地的回鹘人更为恰当和确切。
唐朝灭亡后,于阗国仍然与唐朝的藩镇沙州归义军、北宋以及高昌回鹘维持着良好关系,并愿意接受宋朝皇帝的册封。随着喀喇汗王朝的不断强大,于阗国一方面担心自己的贸易可能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更担心这个强大的邻居将来会对自己不利,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先下手为强。于是,西域两强便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战争。于阗国...
双方关系密切的另一个原因高昌回鹘是为了自保,历史上处于漠北的游牧民族政权一旦被中原王朝打败之后,就会选择向西迁徙,西域是必经之路,这点回鹘人深有体会,毕竟他们就是这么从漠北到西域的,为了预防契丹人向西,回鹘人必须积极主动。 高昌回鹘与中原北宋的关系也很密切,北宋建立第三年,高昌回鹘派遣使者,双方展开了朝贡贸...
唐朝末期,在我国的西域历史上发生了一件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原来居住于鄂尔浑河(今蒙古中部偏北,蒙古国最长的河流)流域的回鹘[hú] 人大批迁入西域,使西域的民族成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回鹘”,原本叫做“回纥[hé]”,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世纪游牧于漠北蒙古高原的丁零人,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回纥作为...
🌨️🏹 公元840年,回鹘汗国遭遇内乱和大雪灾,黠戛斯(今柯尔克孜族)趁机发兵击败回鹘汗国。回鹘人被迫离开蒙古高原,部分南迁至汉族居住区,而更多人则向西迁往甘、凉和天山南北。这次西迁极大地改变了西域的政治形势和民族构成。🏞️ 根据最终居留地,西迁的回鹘人可分为三部分:一是迁往甘肃河西的“河西回鹘”...
安西四镇中的其余三镇陷蕃的确切年代史书缺载,但从吐蕃攻势之强劲来看,各镇的陷没也当在此前后。唐朝的军事势力从此退出了西域。3、回鹘与吐蕃争夺西域 就在唐朝军事势力退出西域前后,吐蕃与回鹘争夺西域统治权的斗争仍在激烈地进行。贞元七年(791年)八月,回鹘“遣使献败吐蕃、葛逻禄于北庭所捷及其俘畜”。《...
开成五年(840年)回鹘汗国被北方新兴的黠戛斯人(即吉尔吉斯人)击败:损失了十万精锐,都城也被焚毁。经历此番波折之后回鹘汗国彻底瓦解:约十五万回鹘部众西迁西域,约三十万回鹘部众在首领乌介可汗带领下南下中原。这就使唐朝不免担心南下的回鹘人会不会夺取自己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