簋是装米饭的青铜礼器。利簋(lì guǐ),又名武王征商簋,中国已发现的时代最早的西周早期的青铜器,为周武王时期有司(官名)利所作的祭器,所以命名利簋。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器型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圆形,侈口,鼓腹,双兽耳垂珥,圈足下附有方座,造型庄重稳定。以云雷纹为地,腹及方座饰兽面...
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周代天灭簋”或“檀公簋”,西周早期青铜器,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零口镇,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利簋通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7.95千克。 (利簋铭文全拓) 此利簋1976年出土于陕西省临潼零口公社。簋内底部有4行铭文,计32字。记载周武王征商,...
西周利簋于与1976年出土于陕西省临潼县零口镇,是我们现目前找到的唯一一件记载武王伐纣的文物。西周利簋是西周早期青铜器,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7.95千克,现在被收藏在国家博物馆。西周利簋不是唯一一件西周青铜器,然而它上面的33个铭文,却让它成为了首要文物。西周利簋上的铭文 西周利簋上的文字是金文,是...
西周利簋(guǐ)又名“武王征商簋”,是西周早期的青铜器皿,出土于陕西临潼县零口镇,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西周利簋铭文写道:“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在《尚书》中也有“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的记载。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青铜器主要功能是传承历史 B. 出土文物和文字...
名称:利簋,又称武王征商簋、周代天灭簋或檀公簋。出土:1976年陕西临潼县零口乡西段村青铜器窖藏。尺寸、重量:通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7.95千克。器形纹饰:器侈口,兽首双耳垂珥,垂腹,圈足下连铸方座。器身、方座饰饕餮纹,方座平面四角饰蝉纹。时代:西周早期。著录:《文物》1977年8期,《殷周...
利簋是迄今能确知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在青铜器断代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总的来说,武王征商簋是一件具有极高历史、艺术和学术价值的文物。它不仅见证了商周之际的历史变革,还展示了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的卓越成就。通过对利簋的研究和欣赏,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那个时代的政治、文化和社会背景,感受中国古代文明...
西周利簋,这件看着普通的青铜器,就因为它独特的历史背景和珍贵的铭文,成了中国文物里的佼佼者,被称为“镇国青铜器”。2002年,国家文物局印发《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西周利簋因为它无可替代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被列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之一。这一决定,不光体现了国家对文物保护特别...
西周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周代天灭簋”或“檀公簋”,西周早期青铜器,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零口镇,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利簋通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7.95千克。 利簋器侈口,兽首双耳垂珥,垂腹,圈足下连铸方座。器身、方座饰饕餮纹,方座平面四角饰蝉纹。...
一、利簋。利簋于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零口镇,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系首批禁止出国(境)文物。铭文原文:武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右史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铭文翻译:周武王征商,在甲子日这一天的早晨,木星当空,到傍晚即打败了商人。辛未日,武王在阑师,赏赐了...
西周利簋:见证武王伐纣的青铜重器 利簋,西周时期的盛食器,见证了武王伐纣的重大历史事件。它于1976年在陕西临潼零口出土,尺寸为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方座长、宽20.2厘米。其特征为侈口、兽首双耳垂珥、垂腹、圈足方座,器身和方座上饰有饕餮纹,方座平面四角则饰以蝉纹,尽显尊贵与威严。▍ 器物特点 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