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度还带 裴度(765年-839年),唐朝名相,字中立,汉族,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 唐代宰相裴度未做官时,因父母双亡家境贫寒,又不肯跟随姨父王员外做生意,只得寄居在山神庙中,幸有一白马寺长老供他斋饭。有一道人爲裴度相面,断定他命该横死。 此时另有韩太守因廉洁爲官被国舅傅彬诬陷入狱,韩夫人与女儿琼英辛苦...
裴度去问命,相者说他形神稍异于人,不入相书,若不至贵,即当饿死,如今还未到显贵之处,让他改日再来细看。之后,裴度在香山寺见到供桌上有一条宝带,料想是贵人遗忘的,便收了带子在廊下等候。不久,一素衣妇人前来找寻宝带,哭诉此带是为救无罪被系的父亲而向贵人所借,若遗失父亲不知何时才能出狱。裴度将宝...
典故◇裴度还带裴度(765年-839年),唐朝名相,字中立,汉族,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唐代宰相裴度未做官时,因父母双亡家境贫寒,又不肯跟随姨父王员外做生意,只得寄居在山神庙中,幸有一白马寺长老供他斋饭。有一道人爲裴度相面,断定他命该横死。此时另有...
圣人可怜,将老夫赔过赃三千贯尽给还老夫,一则上不违朝廷法例,二不费百姓之劳。又见某家父廉母严女孝,谢圣人可怜,升老夫为省参知政事。后见小女得公子玉带,忘在山神庙,遇一人裴度还带,救活我全家之命,老夫在禁中曾许小女以妻裴度。不想今日裴度选考,此人文武全才,圣人大喜,加以重用,借都省头答,夸官...
“裴度还带”这一源自唐代名相裴度真实经历的故事,正是对这句俗语最为生动的注解。它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与人为善”“好人有好报”“拾金不昧”等扬善观念,正因为这些观念始终深植于人们心底,所以这个故事才得以千古流芳。 裴度,出身河东裴氏东眷,生于公元765年,字中立,是河东闻喜裴家的杰出代表。 “裴度还带...
相由心生,裴公还带,拾金不昧,积德行善,天道酬勤,善恶有报,我命由我不由天,都在善恶一念间。#成语典故# 裴度还带:出自《唐摭言·筋操》《山神庙裴度还带》晋国公裴度,身材瘦小,相貌不贵,洛阳有相士说他:“相貌神采,异于常人,相书不载。若不能发达至贵,就会饿死。”唐德宗时(780),...
裴度还带的故事在历史上流传甚广,它寓意着只有经过千锤百炼,才能成就一番伟业。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坚持行善,最终都会迎来柳暗花明的时刻。在唐朝时期,有一个叫裴度的书生,因为家境贫寒,只能寄居在山神庙中。某天,一位路过的道人断定他会有横死之灾。然而,裴度在捡到一条救命玉带并归还给失主韩...
圣人可怜,将老夫赔过赃三千贯尽给还老夫,一则上不违朝廷法例,二不费百姓之劳。又见某家父廉母严女孝,谢圣人可怜,升老夫为省参知政事。后见小女得公子玉带,忘在山神庙,遇一人裴度还带,救活我全家之命,老夫在禁中曾许小女以妻裴度。不想今日裴度选考,此人文武全才,圣人大喜,加以重用,借都省头答,夸官...
裴度虽然穷,但祖上也做过官,所以认得这两条宝带都价值不菲,足可以供自己全家吃大半辈子。但裴度却没生邪念,他傻乎乎地等啊等,到天黑那妇人也没回来。裴度饥饿难耐,便拿着包裹回家吃饭。第二天一早,又跑到香山寺去等。那粗心大意的妇人,终于跌跌撞撞,哭着找了回来。原来,这妇人的父亲被人陷害,关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