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睿宗年间,裴光庭因是梁王武三思的女婿,被贬为郢州司马。 累职升迁 唐玄宗开元年间,裴光庭历任右率府中郎将、司门郎中、兵部郎中。他沉默寡言,不善交游,但工作严谨,受到时人的推崇。 开元十三年(725年),唐玄宗到泰山封禅。中书令张说担心夷狄会趁机入侵,欲加强边防军备。裴光庭表示反对,认为有违封禅本意,会使...
“循资格”办法虽说在两年之后因裴光庭去世而被人奏请废止,但由此可知,裴光庭的为官之道,距乃父披肝胆,历艰险,建功立业的风范已经相去较远;虽说忠恳勤勉,却又循规蹈矩,四平八稳,一个典型的封建官僚形象已经铸成。 不过,裴光庭处在开元时期唐玄宗尚能有所作为的条件下,所以不断升迁,其政治见识也确有过人之处。
武惠妃之子李琩,即杨贵妃的前任丈夫,在谋求太子之位的过程中得到了李林甫的鼎力支持。为达成这一目的,李林甫在暗中策划了多起重大案件。然而,尽管他们采取了诸多手段,唐玄宗李隆基始终未将李亨从太子之位废黜。在李林甫尚未登上宰相之位时,为了获取更大的权势,他不得不采取非常规手段谋求晋升。这位野心勃勃的...
这是一个典故,裴光庭时任宰相,当时门下省有个主事的叫阎麟之的,他是裴光庭的心腹,专门管吏部选官的事儿,裴光庭连看都不看,只要是阎麟之送上来的人才,随意就勾选认可,这俩人的行为,被当时的官员们称为“麟之口、光庭手”!可见裴光庭不负责任的态度极为恶劣!第三:唐玄宗李隆基封禅时,反对加强边防 7...
唐睿宗年间,裴光庭因是梁王武三思的女婿,被贬为郢州司马。 累职升迁 唐玄宗开元年间,裴光庭历任右率府中郎将、司门郎中、兵部郎中。他沉默寡言,不善交游,但工作严谨,受到时人的推崇。 开元十三年(725年),唐玄宗到泰山封禅。中书令张说担心夷狄会趁机入侵,欲加强边防军备。裴光庭表示反对,认为有违封禅本意,会使...
唐玄宗接受了裴光庭的意见,于是将这些书籍送往了吐蕃。裴光庭的这个意见,促进了汉藏文化的交流,使得汉藏人民能够和睦相处。裴光庭的思想证明了他是一个很优秀的人,唐玄宗任命他为宰相,是非常明智的选择。裴光庭虽然话不多,但是关键时刻,起到了关键作用,证明他是具备成为宰相的素质。裴光庭的经历告诉了我们,为人...
唐玄宗李隆基没听取于休烈的建议,而是听了裴光庭的主意,把典籍真的给了吐蕃! 第五:阴险狠辣方面 《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九》:宇文融既得罪,国用不足,上复思之,谓裴光庭等曰:“卿等皆言融之恶,朕既黜之矣,今国用不足,将若之何!卿等何在佐朕?”光庭等惧不能对。
开元十三年(725年),唐玄宗准备去泰山举行封禅大典。中书令张说认为天子东巡,京师空虚,担心西北境外各族趁机人侵,要求加强边防军备,于是召来裴光庭商议。裴光庭认为,这样做与封禅实相悖,大为不妥,不如召他们来一起参加大典。张说听罢,十分赞同,于是向唐玄宗奏明,采纳了裴光庭的意见,泰山封禅归来,裴光庭被...
裴光庭无言以对。他担心宇文融被起用,便行使御史大夫职权,弹劾宇文融交游朋党,并称其子贪赃受贿。宇文融最终被贬到平乐县(在今广西)。 开元十八年(730年),裴光庭升任侍中,兼吏部尚书,并加弘文馆学士。他撰写《瑶山往则》、《维城前轨》各一卷,对玄宗加以讽谏。唐玄宗下诏褒奖,赐绢帛五百匹,展开全文...
在研究柳宗元姐夫裴瑾的资料,发现裴瑾曾祖父57岁生少子裴光庭,太生猛了。 裴光庭后来还娶武三思女儿,官至宰相,这人生履历堪称传奇。 大家还知道哪些老年生子的故事吗? 裴行俭(619-682)享年64 裴光庭(676-733)享年58 《旧唐书·卷九十九·列传第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