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民文化主要分布于阴山东段北麓及蒙古高原的草原地带,年代范围约为距今8600-7000年,典型遗址包括内蒙古化德裕民(距今8400-8000年)、内蒙古化德四麻沟(距今7500-7000年)、内蒙古镶黄旗乃仁陶勒盖(距今7600-7200年)、河北康保兴隆(第一至三期)和河北尚义四台遗址(第四组...
裕民文化是迄今为止内蒙古地区发现的时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填补了中国北方草原地带新石器时代早期考古学文化的空白。裕民遗址依山坡自然分布,总面积近4000平方米,发掘的房址均为圆形或椭圆形半地穴式结构,建筑技术较为成熟,设有二层台、柱洞或壁柱,房内有圆形地面灶。这一时期,人们在使用细石器工具的...
裕民文化的发现填补了北方草原地带新石器时代早期的考古空白,其作为北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丰富了北疆文化的内涵,更揭示了该地区史前时期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结构以及文化特征。通过深入研究裕民文化,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当时人们如何适应环境、利用资源以及进行社会交往。裕民文化在北疆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裕民县还积极打造“花样裕民·富裕民间”的全域旅游品牌,为“安定团结、生态宜居、美丽幸福”的新裕民篇章增添了绚丽色彩。我们通过“诗、书、文、画、影”的艺术手法,生动描绘裕民的繁荣发展、生态美景、和谐生活以及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我们展现城乡面貌的日新月异,以及群众幸福感的不断提升。文化的力量在这里得以...
裕民文化为我们理解北疆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线索。通过裕民文化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新石器时代早期北方草原地带的社会形态、经济结构、生产方式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融合。 裕民...
开展裕民文化遗址调查研究文化旅游开发涉及多方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部门、旅游开发商、相关专家、当地居民及旅游者。为确保旅游开发的全面性和可持续性,建议组建裕民文化旅游开发工作小组,其中包含政府代表、裕民文化专家、居民代表及旅游从业者,形成多元化,具有代表性的团队。该小组通过研讨会、座谈会、论坛等多种形式...
在乌兰察布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上,隐藏着一处距今约8400年的裕民遗址。这里所蕴藏的裕民文化,仿佛一部无声的史诗,静静地描绘着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的漫长画卷。裕民遗址坐落于乌兰察布市化德县裕民村东北25公里之处,距离化德县城约32公里。2010年,随着集通铁路复线项目的考古调查,该遗址得以首次被发现,并随即进行...
▶《根脉》之文脉|裕民文化:8000多年前就已“向北开放”在距今1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不知生活在北方草原上的人们,是如何进行交流交往的?发现于内蒙古化德县的裕民文化就是一个很好的见证。经过碳14年代测定,裕民文化距今8400年左右,至这也是目前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遗迹。01 任喜美...
内蒙古化德县裕民遗址是裕民文化的典型代表遗址。根据考古发掘和调查的遗址特征看,遗址主要分布于山地丘陵地带,海拔在1340米—1500米之间。裕民遗址发掘清理房址14座,灰沟1条,竖穴蹲踞墓葬1座。裕民文化遗址出土遗物数量较多,分为石制品、陶器、骨器等,还出土了大量的动物骨骼。石制品加工技术和工具组合基本上承袭...
在草原地带,裕民文化人群是以高度多元化的生计方式来满足生存需要:有狩猎与处理动物皮肉资源所需的工具,如细石叶、石镞、端刮器以及部分刮削器等;有采集需要的锛状器、石刀、石铲等;有加工植物类资源的工具,如磨盘、磨棒、石杵、磨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