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运动时与周围物质的原子核和电子发生电磁作用,从而使碎片改变方向和损失能量,当这种带电的裂变碎片通过的物质为绝缘材料时,就会在晶格中留下线状连续缺损,这就是裂变径迹(Tagami and O’Sullivan, 2005; Dickin, 2005)。 自然界,重核有发生自发裂变的特性,其中232Th和U同位素(234U、235U、238U)能够产生有数...
裂变径迹测试是一种基于矿物中铀-238自发裂变产生径迹密度和长度的地质年代测定技术,广泛应用于岩石冷却历史、构造演化及矿床形成等领域。该方法通过统计矿物内部裂变径迹的密度及退火特性,结合实验标定和数学模型,推算岩石经历的热事件时间及温度变化过程,为地球科学问题提供定量化时间约束。矿物中铀-238同位素自发裂变会...
裂变径迹的密度和样品中铀含量和样品形成时间有关,只要测定样品中的径迹密度和铀含量,就可以计算样品的年龄,这就是裂变径迹计时的原理。裂变径迹基本原理 1.定年原理 由于λfission的定值存有争议,且确定照射过程中的中子通量等参数也存在一定困难,故用同时照射已知年龄标样的办法,结合标消除因照射能量和裂变迹径...
裂变径迹技术是一种基于矿物中所含微量铀的自发裂变的衰变引起晶格的损伤产生径迹的技术。通过测定矿物的铀含量和自发裂变径迹密度、数量和长度、角度等参数,可以确定矿物的年龄。这种方法在地质年代测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特别是...
裂变径迹是一种用核技术进行测年的方法。指根据矿物中 U、Th放射性同位素自发裂变碎片的径迹而计时的一种方法。径迹数目与矿物年龄成正比。矿物中能产生裂变径迹的重核有 238U、235U和232Th。它们的自发裂变半衰期分别是 1.01×1016年、3.5×1017年和大于1021年。所以天然样品中238U的裂径迹约占99.97...
自然状态下,裂变径迹极微小,需要通过化学处理和显微镜观察放大。如果自发裂变径迹和由热中子激发的诱发裂变径迹在蚀刻条件上相同,那么年龄计算公式变为:ρs / ρi = σ / (Φ * I)其中,ρs和ρi分别表示蚀刻后观察到的自发裂变和诱发裂变径迹密度,σ是235U对热中子的诱发裂变截面,Φ是热中子...
裂变径迹是由放射性裂变产生的物质在古地质、地貌及其他矿物构造物中留下的印记。裂变径迹的特征是有限的,从观察的角度来看,它是一种曲线,它在矿物结晶中会产生椭圆形的孔洞。并且,裂变径迹在矿物结晶中会产生类似激光孔细小的小口,称为裂变物质洞,它可以用来研究固体构造及其他构造。 放射性裂变是一种自发裂变,裂变...
Autoscan裂变径迹定年系统支持实时采集、同步捕捉图像,传输速度快,同步显示,图像连续、无滞后,7孔对中物镜转换器含位置编码,物镜均可对中调节,增加标准放大倍数空间,移动范围不小于130 mm x85mm,步距为0.1μm,重复精度小于1.0μm,实现自动进行多视场的分析及统计测量,在传统的平场半复消色差物镜的基础上进一步校正...
基于实测数据,通过分析Ku1井样品的锆石裂变径迹长度与埋深的关系,进一步探讨锆石裂变径迹在低温热背景下的退火行为(图3)。 图3 Ku1 井样品的锆石裂变径迹(ZFT)长度与埋深关系图 Ku1-05样品埋深为215 m,温度仅15 ℃,测试获得29条裂变径迹,...
裂变径迹测年是一种重要的地质年代学方法,广泛应用于地质学、考古学、地质灾害研究等领域。 裂变是指重元素核碎裂为两个较轻的碎片并释放出中子的过程。在天然岩石中,铀和钍是最常见的放射性元素,它们的裂变产物产生能够留下径迹的粒子。当裂变产物来到岩石中,它们会从轨道中脱离并迅速与晶格中的原子发生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