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大乱之时,袁绍与袁术兄弟率领队伍猛攻宦官,而董卓及时得到消息并火速前往救驾,可以说这已经很明显了,八成就是袁氏给董卓的消息。至于何进的部下投奔董卓,一是董卓确实有些名望,其二则可能是袁隗的默许,既然做局,袁氏就必须干净。接下来就是董卓问袁绍废立之事,这很可能本就出自是袁隗的授意,以权势驱动董...
也就是袁绍当着众人的面攻击了董卓,虽然这种攻击并未对董卓造成实质性的伤害,但是从“坐中惊愕”的情况来看,应该是引起了董卓的震怒。在这种情况之下,董卓纵任袁绍从自己的眼皮子低下走掉,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怪的现象,尤其是在众目睽睽之下,不但让董卓非常的没有面子,而且也不符合董卓的性格。当然,《英雄...
在这里,袁绍就说叔父袁隗,从兄袁基,都在朝廷担任高官,而袁绍自己不畏惧一门会遭受灾祸,之为了维护朝廷的稳定,所以逃离京师,在外地密谋反董。 所以由此看来,袁绍和袁隗本来就是决裂了的,他决心反董之时,已不在乎袁隗是否会遭到董卓的报复。
董卓再将废立之事和当时的太傅袁隗商量,太傅是百官之首,地位甚至高于三公(许靖就当过蜀汉的太傅)。可没想到,袁隗倒不如侄子袁绍骨头硬,很轻易地就同意了。当时朝廷百官中,还有尚书卢植站出来激烈反对,差点被董卓杀掉,幸得蔡邕、彭伯劝阻,才幸免于难,卢植也弃官逃亡。废立大典之上,又是太傅袁隗,将汉...
董卓因袁绍的反叛而对袁隗展开了报复,最终在公元190年5月10日,袁隗被董卓所杀。这一事件不仅使袁隗的政治生涯戛然而止,也标志着东汉王朝在权力斗争中的悲剧性结局。四、历史影响与评价 袁隗的死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东汉末年社会动荡的缩影。他的遭遇反映了那个时代政治斗争的残酷和无情。在历史的长河中,...
董卓废掉刘辩之日,袁隗亲自解下了刘辩的玺绶。正是在袁隗等大臣的协助下,董卓顺利改立刘协为皇帝,也即汉献帝。当然,袁隗并非真的为董卓效力,只是对方执掌兵马,自己无法正面相抗衡。 初平元年(190年),袁隗之侄袁绍、袁术皆起兵于关东,讨伐董卓,董卓下令迁都长安。不过,让袁隗没有想到的是,袁绍、袁术起兵后,董卓没...
事情的发展也的确如这场会议所设想的那样非常的顺利。袁隗以同意董卓废帝另立为条件,为袁绍换来了在地方上发展的契机。当然,袁隗并不会自己露骨的出面,而是让朝廷中的一干士族来向董卓进行传输这种信息。 据《三国志袁绍传》记载,袁绍离开京城之后,与其交好的几个士族名士,侍中周毖、城门校尉伍琼以及议郎何颙就去对...
据袁宏《后汉纪》记载:“卓以废立议示太傅袁隗,隗报如议。”意思是说,董卓把群臣商议废立皇帝的结果给袁隗看,袁隗回复按照这个意思办就行,很明显袁隗既没有沉默也没有反对,而是赞同董卓的所作所为。“袁隗解帝玺绶,以奉陈留王,扶弘农王下殿,北面称臣。”袁隗不光不反对,作为当朝太傅,袁隗就是那个操办...
第一个,因为董卓是袁隗的故吏;第二个,在灵帝末年,董卓已经成长为名震天下的名将之一(当然还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