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在历史和时间现场中自觉地寻求并触摸族际生态,也要在田野中用“直觉”及“移情”再发现族际生态,更要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用共情的方法凝视族际生态。基于族际生态体现在差异中求共生的哲理,认识到通过梳理与理解族际生态的链接性结构,不仅有助于阐明“何为中...
[②]参见拙文:《论民族和谐的形成要件及文化生态》,《广西民族研究》2017年第6期;《互动与交融:经济活动中族际关系的多维透视》(待刊稿);《认同与共融:基于共食习俗的族际关系研究》(中国人类学民族学2017年年会优秀论文);《民族和谐互动的机理论析——基于怎雷村水、苗两族差异共生的研讨》(待刊稿);《显...
长此以往,怎雷村水、苗两族村民双向的人际交往及互惠,建构了地域社会特定的族际和谐有序的交往互动机制,这不仅能型塑当地两族村民交往互动的和谐文化场域,构建起两族的双向文化认同,还能导致两族的双向族际认同,进而导致两族村人共同建构的社会共同体既超越族群边界亦包容族群差异;而且这种相异民族村民双向的交往情...
边界与交融:黔南一个水苗共居村寨的族际关系 2016 - 袁东升 - 被引量: 0 收藏相关文章 民族地区传统手工技艺的现代转型研究——以武陵地区土家族木匠工艺为例 2014 - 袁东升 - 被引量: 2 收藏相关文章 民族地区和谐生态文化建设研究——基于武陵民族地区的调研 2014 - 袁东升 - 《贵州民族研究》 - 被引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