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汉中石门曾有一“衮雪”刻石,据传为曹操手迹。但无论是从落款“魏王”和疲软的书写风格来看,实无可能,应纯属后人凭空伪托之作。曹操书迹究竟是何面目?从汉末三国时期的八分书面貌即可知。汉中石刻——曹操伪作“衮雪”石刻拓片 陕西汉中石门有一景观,即所谓曹操书“衮雪”刻石,据说此为魏王曹操绝无仅有...
古井贡酒,作为中国八大名酒之一,其历史渊源可追溯到东汉末年,且与曹操有着不解之缘。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把家乡亳州出产的“九酝春酒”进献给了汉献帝刘协,并上奏《九酝酒法》,阐述了美酒的酿制方法。“臣县故令南阳郭芝,有九酝春酒。法用曲三十斤,流水五石,腊月二日渍曲,正月冻解,用好稻米,漉去曲...
曹操书法《衮雪》是馆藏于洛阳碑志拓片博物馆的拓片,出土于曹操故里安徽省亳州市曹操地下运兵道。此展品是作者依据文物真品制作的拓片。曹操传世的书法作品极少,现留存于世的只有两个字,即曹操在征汉中时,写在石门南褒河一块大石上的“衮雪”二字,书体为汉隶大字,现收藏于陕西汉中市博物馆。“衮雪”二字形容...
汉中石刻——曹操伪作“衮雪”石刻拓片 陕西汉中石门有一景观,即所谓曹操书“衮雪”刻石,据说此为魏王曹操绝无仅有的手迹。但1967年因修路建水坝,“滚雪”景象不复见,惟有“衮雪”刻石仍藏于汉中博物馆。原刻石位于陕西汉中褒斜道石门隧道以南约半里,褒河激流中的一块巨石上。褒斜道是古代连接蜀地的交通要道,...
曹操书法真迹:衮雪 魏武帝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诗人。历史上见过曹操书法作品的人,无不赞其书作有“金花细落,遍地玲珑;荆玉分辉,瑶若璀粲。”、“笔墨雄浑,雄逸绝论。”之大美。曹操虽善书,大概因忙于战事、政事,没...
“衮雪”二字,源自中国《汉魏十三品》书法佳作,是曹操唯一存世的亲笔真迹。公元219年,曹操驻兵汉中褒谷口,面对汹涌的褒河流水,见其冲击河内乱石,喷沫飞溅如雪团,遂挥笔题写“衮雪”二字。随从提醒“衮字缺水三点”,曹操抚掌大笑:“一河流水,岂缺水乎!”于是,“衮雪”二字便刻于河中巨石之上,成为千古美谈。“...
2012年,拓衮雪拓片问世,这两个字取材于中国《汉魏十三品》中的书法佳作,是唯一能见到的曹操手书真迹。汉建安24年(公元219年),曹操驻兵汉中褒谷口,运筹国事。他看到褒河流水汹涌而下,撞击石头溅起水花,便挥笔题写了“衮雪”二字。随从提醒他:“衮字缺水三点。”曹操抚掌大笑:“一河流水,岂缺水乎!”这一故事成...
三国时期的曹操是个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在书法上也有独到成就。晋代陆云给陆机的信中说“曹公藏石墨数十万斤”。 以下这幅摩崖石刻,据考证当为曹操所书,也是现存唯一的曹操书法真迹。 “衮雪”,褒谷摩崖石刻十三品之第一品。书体为汉隶大字。
8月7日,在央视新闻联播中,出现了一个让亳州人尤其是古井人非常熟悉的画面,一幅大气磅礴的摩崖石刻拓印作品——衮雪。 图丨央视新闻联播画面 这块石刻,真迹收藏在陕西汉中博物馆。据考证,这是曹操唯一传世的手书。 相传,汉建安24年(公元219年),曹操驻兵汉中褒谷口运筹国事,见褒河流水汹涌而下,撞石飞花,挥笔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