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作为外邪侵袭肌表的专用术语,笔者认为还是应回归《伤寒论》所言之本义,添加疫疠之气作为表证的病因而拓宽表证的范围,只能徒增概念混乱。二、温病初期不是表证 因为温病的病因是热邪,热邪没有收引、凝滞之性,不会束缚卫气,不会导致“恶寒”,所以不会导致表证。同时其感邪途径是从口鼻而入的,不经过肌...
我们今天讨论的表证,表虚和表实,治疗的等级是比较靠后的,仅次于血和气。我们一个人得了表证有三种结局,一种情况我们不去治疗,如果人体抵抗力好的话,有这种从里往外的抗邪能力,有这种趋势的话,可能自然而然就痊愈了,这是一种情况;表证的第二种情况,就是他的抵抗力是不足的,正气没有办法向上向外去...
风寒表证是中医中感冒的一种证型,又名“风寒束表证”,首见于《伤寒论》,指由于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内闭而出现的外感表证。以下从该证型的临床表现以及治疗进行介绍。 1、临床表现:恶寒重、发热相对较轻,无汗头痛,鼻塞声重,咽痒咳嗽,咳痰色白质稀,舌苔薄白,脉浮紧。其中以恶寒发热、无汗、身体疼痛及脉...
中医根据病位的深浅,将疾病分为表证和里证。表证是指病位在肌表、皮肤、经络等部位的病症,而里证则是指病位在脏腑、骨骼、血液等深层次部位的病症。这两种病症的表现形式和治疗方法都有所不同。表证的症状通常比较轻,主要表现在皮肤、经络等部位,如感冒、咳嗽等。表证的治疗方法一般采用发汗解表、疏散风寒等中药...
表证是病位浅在肌肤的证候。一般为六淫外邪从皮毛、口鼻侵入机体后,邪留肌表,出现正气(卫气)拒邪的一系列症状,多为外感病初起阶段。表证具有起病急、病程短、病位浅和病情轻的特点。常见于外感热病的初期,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传染病及其它感染性疾病的初起阶段。 主
伤寒论中的表证和里证 表证是寒邪侵袭人体表面,导致无汗发热、恶寒恶风、头项强痛和身体疼痛等症状。这些症状通常在太阳经区域最为明显,因为太阳经主表。当人体出现这些症状而无汗时,通常表明表实,需要采用麻黄汤等强效解表药进行治疗。如果表现出轻微的发热和出汗,这通常意味着表虚,需要使用桂枝汤等温和的药物来...
恶寒, 即怕冷、畏寒之意.恶寒的症状为感觉很冷,得衣加被后也不得以缓解,在外感表证或阳虚里证都可出现.外感恶寒,是因风寒在表,必兼有发热、头痛、脉浮等表证;阳虚恶寒,是内脏虚寒,阳气不足,必见身冷、脉沉等里寒证.此外,还有里热盛而外现假寒的,虽有恶寒、手足冰冷的症状,但患者口渴、呼吸气粗、便秘、...
风热表证是中医学术语,为风热之邪侵犯人体肌表所造成的的一些列证候。主要表现为发热、恶风、头痛、咽痛、鼻塞流涕、舌苔黄等。现代医学中的流行性感冒、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等的症状多属风热表征。 1. 发热恶风:风热表证患者通常会出现发热的症状,同时伴随着恶风感,即对风的不耐受。 2. 头痛:风热表证患者往往伴...
一、表证是外感寒邪初期 1. 表证的特征是恶寒 表证的概念来源于《伤寒论》,《伤寒论》中的太阳病就是表证。 太阳病的提纲是第1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原文中提到的脉浮、头项强痛、恶寒,都是表证的常见临床表现,但其中只有“恶寒”具有特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