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院在马哈拉施特拉诉米林德案(Maharashtra v. Milind)中明确指出,“表列种姓”和“表列部落”的使用,只能是指总统依据《宪法》第341条和342条确定的“表列种姓”和“表列部落”。而且表列种姓和表列部落名单是因邦而异的。即便在联邦名单上被列入表列种姓或表列部落,但如果在某一邦的名单上不属于表列种...
印度表列种姓与表列部落探析*赵 伯乐1947年印度独立之后, 表列种姓和表列部落一直是个非常引 人注目 的社会现象。 一方面, 印度独立后颁布的第一部宪法 (1950年 )中就明 文规定: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第 14条 ), 国家禁止依据宗教、种族、种姓、性别和出生地等歧视任何公民 (第 15条 ), 公共就业机会平等 ...
印度军方已向冲突地区派出近万名军人、准军事部队和中央警察部队维持秩序,并宣布该邦每日从下午5时到次日凌晨5时实施宵禁,冲突地区的通信网络已被切断。 梅泰族要求加入“表列部落” 据《印度教徒报》6日报道,事件起因是印度曼尼普尔邦主体民族梅泰族要求印度联邦政府将其纳入“表列部落”,却遭到该邦其他“表列部落”...
1955年,印度颁布《不可接触制犯罪法》,废除不可接触制;1989年,颁布《禁止迫害表列种姓和表列部落法》,严禁暴力迫害行为;2006年,印度政府出台新政策,对不同种姓通婚者奖励1000美元。 这反映了种姓制度() A.体现社会公平 B.影响长期存在 C.稳定统治秩序 D.已经彻底废除 ...
15.1950年,印度宪法第17条废除不可接触制。1951年,印度宪法增添了 “在第十五条中,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止国家为公民中的落后阶层或表列种姓和表列部落,在社会和文化上的进步采取任何特殊的措施 ”的规定。 这些规定意味着印度() A. 民族矛盾得到缓和 B.民族经济日益发展 C.种姓观念已被抛弃 D.国家治理有所调整 ...
印度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以表列种姓、表列部落和女性为例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印度制宪者们最初将特留权制度引入宪法的主要目的是关注最受压迫群体,如表列种姓(主要指达利特)和最边缘的群体,如表列部落(主要指Adivasis,是印度大陆最原始、边缘的部落),而且在选举特留权上设置了10年的过渡期限,当然后来不断被延长和扩展。表列种姓主要是指贱民或者被甘地所称的哈里真(Harijans)。这部分在195...
(2024·广东湛江开学摸底·15)1950年,印度宪法第17条废除不可接触制。1951年,印度宪法增添了“在第十五条中,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止国家为公民中的落后阶层或‘表列种姓和表列部落’在社会和文化上的进步采取任何特殊的措施”的规定。这些规定意味着印度( )
1955年,印度颁布《不可接触犯罪法》,禁止不可接触制;1989年,颁布《禁止迫害表列种姓和表列部落法》,严禁暴力迫害行为;2006年,印度政府出台新政策,对不同种姓通婚者奖励1000美元。这反映了种姓制度( ) A. 体现社会公平 B. 影响长期存在 C. 稳定统治秩序 D. 已经彻底废止 相关知识点: ...
1955年,印度颁布《不可接触犯罪法》(1976年,印度议 会改为《民权保护法》),禁止不可接触制;1989年,颁布《禁止迫害表列种姓和表列部落法》表列种姓:指印度贱民),严禁暴力迫害行为;2006年,印度政府出台新政策,对不同种姓通婚者奖励1000美元。这反映了种姓制度 ( ) A. A、具有很大的社会公平性 B. B、影响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