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30g,川芎10g,炒桃仁10g,红花10g,炒赤芍10g,当归尾12g,地龙12g,白芷12g,橘络12g,炒白术12g,三棱6g,莪术10g,白僵蚕10g。水煎服,日1剂。1周之后复诊,患者血瘀诸证减轻,去三棱、莪术,加党参15g,白茯苓12g。续服14剂。复诊:斑块颜色变淡,有正常皮岛出现...
补阳还五汤主要用来治疗半身不遂,属于正气亏虚而致血脉不利者,故处方用药时,黄芪用量宜重,但临床实践证明,开始可先用小量,一般剂量掌握在30~60克,剂量逐渐加大,且愈后还须继续服一段时间,防止复发。王氏认为:初得半身不遂,依本方加防风3克,服4~5剂后去之。如患者先有入耳之言,畏惧黄芪,只得迁就人情,用30...
微量元素与细胞化学成分的影响,给大鼠静脉注射补阳还五汤10g/kg,能明显降低脑蛋白、糖原、丙二醛和水的含量;增强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使脑组织中Cu2+、Zn2+含量和铜锌比值(Cu2+/Zn2+)增高。
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王清任著《医林改错》一书。由黄芪、赤芍、川芎发、当归、地龙、桃仁、红花七药编间参距氢讲心攻组成。方中重用黄芪补气,与活血化瘀药配伍,功在益气活血,主治顶让主待执气虚血瘀之中风。笔者根据其益气活血通络功效,广泛用于临床难治之症,常获良效。
方子由黄芪,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地龙七味中药组成。黄芪用量比较大,剂量因人而异。如果疾病初期病人身上发冷,需要加点防风,方子虽好,却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比如痰湿痰热痹阻脑络的中风,还需要辨证论治。 如果屏幕前的朋友有脑梗等相关的问题,可以留下症状或在评论区扣“1”,我会抽时间给大家专业的指导,...
补阳还五汤的组成、功效、主治证、方义及配伍特点,方中用量最重的是哪一味药,为何?。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答:组成:黄芪 、当归尾、 赤芍 、地龙、川芎、红花、桃仁。功效:补气,活血,通络。方解:方中重用黄芪大补脾胃之气,益气活血,为君药;当归尾长于活血,且化瘀不伤血,为臣药;川芎、赤芍、桃仁、...
【简答题】逍遥散、一贯煎组成、功用、主治证有何异同? 答案: 问答题 【简答题】当归补血汤中黄芪与当归的用量比例是多少?黄芪在方中的配伍意义是什么? 答案:黄芪与当归的用量比例是5:1。黄芪在方中的配伍意义:一、本方证为阴血亏虚,以致阳气欲浮越散亡,此时恐一时滋阴... 点击查看完整答案 问答题 【简答题...
补阳还五汤是一剂活血祛瘀的方药,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气虚血瘀之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不止,舌暗淡,苔白,脉缓。 【处方组成】黄芪50g,赤芍、当归、甘草各20g,川芎、桃仁、红花、葛根各15g,地龙25g,丹参、白芍各30g,全蝎6g,蜈蚣2条。 加减变化:伴头晕目眩者,加天麻15g,...
首页/方剂/ 补阳还五汤 组成黄芪(生)四两(120g),当归尾二钱(6g),赤芍一钱半(4.5g),地龙(去土)、川芎、桃仁、红花各一钱(3g) 用法水煎服。 功用补气活血,祛瘀通络。初得半身不遂,依本方加防风3克,服四五剂后去之;如已病三两个月,前医遵古方用寒凉药过多,加附子12~15克;如用散风药过多,加党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