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临床运用 一、方剂介绍 方源: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 组成:生黄芪四两,当归尾二钱,赤芍一钱半,川芎一钱,红花一钱,桃仁一钱,地龙一钱。水煎服。 功效: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舌黯淡,苔白,脉缓。 方解:生黄芪重用,大补脾胃之元...
如属血瘀实证,本方不宜使用。 【方剂名】补阳还五汤,出自《医林改错》 【组成】黄芪生,四两(120g) 当归尾二钱(6g) 赤芍一钱半(4.5g) 地龙一钱(3g)川芎一钱(3g) 桃仁一钱(3g) 红花一钱(3g) 【用法】水煎服。 【功效】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气虚血瘀之中风证。半身不遂,口眼喁斜,语言謇涩,...
补五还阳汤是临床上所说的补阳还五汤,主要功效是益气、活血、通络,血府逐瘀汤的功效以活血化瘀(促进血液运行,消除体内瘀血)、行气止痛(通过调理人体气机来缓解疼痛)为主。 补阳还五汤在临床上常用于中风后遗症的恢复,主要功效是补气活血(补益气血,使体内气血充盈,血脉通畅)、通络,当患者在中风后因为气虚血瘀出现...
补阳还五汤的药物组成包括:黄芪(生),当归尾,赤芍,地龙(去土)、川芎、红花、桃仁。出自清朝王清任《医林改错·下卷·瘫痿论》。具有补气、活血、通络的功效。主治中风之气虚血瘀证,症见半身不遂,口眼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失禁,舌暗淡,苔白,脉缓无力。临床常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冠心病、...
补阳还五汤对于舒筋、活络、补气的功效突出;对半身不遂、口角流涎、脉缓无力的治疗作用明显。 功效:补阳还五汤在临床中多用于中风及瘫痪的病人,其主要的功效便是以舒筋活络和补气为主。 作用:在针对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口角流涎以及脉缓无力的治疗中,起到的作用相对明显。 组成:组成补阳还五汤的成分包含有:黄...
补阳还五汤,补阳还五汤,中医方剂名。为理血剂,具有补气,活血,通络之功效。主治中风之气虚血瘀证。半身不遂,口眼㖞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失禁,舌暗淡,苔白,脉缓无力。临床常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冠心病、小儿麻痹后遗症,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
补阳还五汤的用药剂量一般为黄芪120g、当归6g、赤芍5g、地龙3g、川芎3g、红花3g、桃仁3g,具体用量需根据病情,由专业中医师加减用量。 补阳还五汤属于理血方剂,具有补气、活血、通络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气虚血瘀引起的半身不遂(一侧肢体不能随意运动)、小便频数、遗尿、舌淡、苔白等症。 一般医生会根据病情加减药物及...
病情分析:补阳还五汤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方剂,主要用于治疗气虚血瘀引起的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等症状。其组成如下: 1.黄芪:120克,用于补气升阳,增强体质。 2.赤芍:6克,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3.地龙:3克,有通络、抗炎功效。 4.桃仁:3克,用于破血行瘀。 5.红花:3克,能够活血通经。 6.当归尾:3克...
病情分析:补阳还五汤是一种常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方剂,主要具有补气、活血、通络的功效。其药方如下: 1.黄芪:120克。黄芪为君药,主要作用是补气升阳,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2.当归:6克。当归为臣药,具有养血和血、调经止痛的作用。 3.川芎:3克。川芎同样作为臣药,能够活血化瘀,祛风止痛。 4.赤芍:4.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