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感慨,历史的沉思,都融化一片流动闪烁、如诗如画的水光山色之中,隽永含蓄,韵味无穷。 从这首词可以看出,苏轼因与朝廷掌权者意见不合而贬谪杭州任通判期间,尽管仕途不顺,却仍然生活得轻松闲适。他好佛老而不溺于佛老,看透生活而不厌倦生活,善于将沉重的荣辱得失化为过眼云烟,大自然的美景中找回内心的宁静...
只有远山连绵,重峦叠嶂;山间白云,缭绕变幻;晓山晨曦,青翠欲滴。 【注释】 行香子:词牌名。 七里濑:又名七里滩、七里泷,在今浙江省桐庐县城南三十里。钱塘江两岸山峦夹峙,水流湍急,连绵七里,故名七里濑。濑,沙石上流过的急水。 一叶:舟轻小如叶,故称“一叶”。湛(zhàn):清澈。 藻鉴:亦称藻镜,指背面刻...
苏轼《行香子·过七里濑》赏析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一叶小船轻盈地漂浮在水面。两桨划动,惊起一群大雁。水天相映,波平浪静🌊。 鱼翻藻鉴:鱼儿在水草间翻滚嬉戏,仿佛在照着镜子。 鹭点烟汀:白鹭栖息在烟雾缭绕的沙洲,点缀景色。 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白天沙溪水流湍急,清晨霜溪冰冷刺骨,夜晚月...
苏轼用“行香子”词调,写自己过七里濑时的轻快心情,极其适宜,特别是此调上下片结句都是由两个三字句和一个四字句组成,词人将四字句的首字提出总领,变成由三个三字句构成的句式,就将那种轻舟急下,景致及感受都迅疾变化的情形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达到了艺术形式与内涵的完美结合。 一起首,词人就将读者引领...
行香子过七里濑①苏轼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上片写小舟飞快地掠过水面,天水澄澈,水流时而平静时而湍急,游鱼腾跃,点点白鹭栖于沙汀,反映了诗人此时内心既急切又惬意。 B. “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三句,剪接了三个不同时辰的舟行之景,既写出了船之行程,也创造出清寒优美的意境。
行香子过七里濑①苏轼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②。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注】①七里濑:又名七里滩、七里泷,在今浙江省桐庐县城南三十里。两岸山峦夹峙,水流湍急,...
🎨 这首山水行旅词将物是人非、人生如梦的深沉感喟融入七里濑的水光山色之中,表现出苏轼否定功名利禄和皈心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用白描兼比喻手法写景,上片写水,下片写山,笔墨简洁,动静交错,意象幽美空灵,令人悠然神往。全篇用线状铺叙法,江上各种景物顺次呈现,显出舟行的动态流程,宛如一支立体的、时空不断...
白天之溪清澈见底,清晓之溪清冷有霜意,月下之溪明亮如水晶。🏞️ 两岸连山,纵深看重重叠叠,如画景;横列看曲曲折折,如屏风。笑严光当年在此终老,不曾真正领略到山水佳处。皇帝和隐士,如今也如梦一般消失,只留下空名。只有远山连绵,重峦叠嶂;山间白云缭绕变幻;晓山晨曦,青翠欲滴。
语言角度,可从炼字角度赏析,颈联中的“补”和“扶”,用词新奇,富有表现力。手法角度,颈联运用拟人修辞和对写法,分析各自的效果即可。 请从语言和手法角度赏析颈联。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行香子·过七里濑① 苏轼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