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气铭》行气铭全文如下:“行气,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萌,萌则长,长则退,退则天。天几舂在上;地几舂在下。顺则生;逆则死。”流传比较广的是郭沫若的注解,建议不要看郭沫若的那个注解。从他的注解看,他什么也不懂,没修炼过的人,根本解读不了行气铭,只能瞎比划...
《行气铭》原文共45字,由于该古器为篆字,而且时代久远,有斑驳脱落迹象,因此导致行气铭文字有多个版本,其中有几个字略微不同。一为:行气,吞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萌,萌则长,长则复,复则天。 功用 它的主要内容就是深呼吸,这也是气功的关键,主要方法就是腹式呼吸法。 拓片 原拓片见《...
《行气铭》的原文全文有两种版本,分别是45字版本和29字版本。以下是这两个版本的详细内容: 45字版本: 这是最为常见和流传最广的版本,内容如下:“行气,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萌,萌则长,长则退,退则天。天几舂在上;地几舂在下。顺则生;逆则死。” 29字版本: 内容如下:“行气,...
如清代曾有养生家托彭祖用彭祖导引术之“行气祛病法”来解释“行气铭”。 近代养生气功大师李少波也用“真气运行法”来注解“行气铭”。 一、彭祖导引术之的“行气铭”运用 假托的彭祖导引术采用“行气铭”版本为: “行气,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萌,萌则长,长则退,退则天,天其舂在...
视频简介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2年04月17日 19:30 视频简介:本节目主要内容:在中国大家都认为玉是吉祥的象征,人们喜欢以玉护身,用它来保佑平安,本期节目向大家介绍一件收藏于天津博物馆的战国的行气铭玉饰件。(国宝档案2012年第92期)
战国青玉“行气铭”侧面这件“行气铭”玉杖首,高2厘米,底径4厘米,形态呈12面棱筒状,每一面上都精心雕刻着3个字,共计36字。经过考古专家们的深入研究和破解,这些字迹终于被解读出来,其内容为:“行气,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萌,萌则长,长则退,退则天。天几舂在上,地...
《行气铭》之原典,字数四十五,然此古器篆书,年深日久,文迹斑驳,致铭文众版本存,字迹有异。其版有:行气,吞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萌,萌则长,长则复,复则天。是故行气之道,始于吞,吞而气得蓄。蓄则气得伸展,伸展而后气往下沉。沉下则气得安定,安定则气得...
行气铭新解:闻一多、郭沫若等人的误读及校正 蒋成博 1975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长沙马王堆发掘2500年前的藩王墓葬时,出土了一件重要的陪葬品——行气铭,国内考古学家认为系战国后期作品,原件现藏天津市历史博物馆。拓片见罗振玉《三代古金文存》一书的卷二十。
行气铭——精选推荐 ⾏⽓铭 ⾏⽓,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萌,萌则长,长则退,退则天。天⼏舂在上,地⼏舂在下。顺则⽣,逆则死。---译者郭沫若 青⽟⾏⽓铭为清朝重⾂李鸿章之后代收藏,是古代流传之物,并⾮马王堆墓出⼟。该青⽟⾏⽓铭现藏于天津...
刻有《行气铭》的战国玉器 《行气铭》拓本 ,有的字的右下角有两短横划,是重字符,表示该字重复一次。 影响力最大的假说,来自于郭沫若先生。他认为这件玉器是“玉佩”,对铭文的释文是: “行气,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萌,萌则长,长则退,退则天。天几舂在上;地几舂在下。顺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