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被广泛接受的月球起源理论,即大碰撞假说,认为一颗火星大小的原行星忒伊亚与早期地球的碰撞,残留的碎片形成了月球。这一假说解释了月球相对缺乏铁和挥发性元素,以及其成分几乎与地壳相同的事实。计算机模拟表明,其他碰撞的残余物可能在地球内部。 [90]
到了17世纪,天文学家(借助于望远镜的发明)认识到太阳是所有行星(包括地球)围绕其运行的天体,月球不是行星,而是地球的卫星。天王星于1781年被添加为行星,海王星于1846年被发现。 谷神星于1801年在火星和木星之间被发现,最初被归类为行星。但随着更多的天体随后在同一地区被发现,人们意识到谷神星是一类类似天体中的第一...
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最小的行星 水星(英语:Mercury,符号:☿)是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离太阳最近的行星。中国称之为辰星。它每87.968个地球日绕行太阳一周,而每公转2.01周同时也自转3圈。 水星有着太阳系行星中最大的轨道倾角。水星轨道的近日点每世纪比牛顿力学的预测多出43弧秒(角秒)的进动,这种现象直到20世纪才...
八大行星,是指太阳系的八个大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它们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或⛢ )。八大行星自转方向多数也和公转方向一致。只有金星和天王星两个例外。金星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反,天王星则是与公转轨道呈97°角的...
土星被称为气态行星,但它并不完全是气态的。这颗行星主要包括氢气,在密度为0.01g/cm3以上时氢气变成了非理想液体。此密度在包含99.9%土星质量的半径处被达到。从行星内部直到核心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是稳步上升,使氢气在行星的更深层转变成金属氢。 [3] ...
海王星(英语:Neptune,天文符号:♆)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也是已知太阳系中离太阳最远的大行星。海王星的轨道半长轴为30.07天文单位,公转周期为164.8年,质量为17.147地球质量(第3位,比它的近邻天王星稍大),半径为3.86地球半径(第4位)。它的赤道直径约为48600千米。海王星的视星等最高约为7.67等...
V型小行星:一种罕见的小行星,代表是灶神星,其特点是反照率相当高,反射光谱在小于0.7微米的波长处有很强的吸收,在0.95微米附近有一个单独的下降。后者表明存在硅酸盐矿物辉石。[2] 轨道 木星巨大的引力和偶尔与火星或其他天体的近距离接触改变了小行星的轨道,将它们从主带中撞出,并将它们抛向太空,横穿其他行星...
超级类地行星。 外文名称 Super earths 别名 超级地球。 所属星系 太阳系外的银河系左右,具体位置尚不明确 结构 一个主要是铁的金属中心 表面 峡谷、陨石坑、山和火山,可能有水 目录 1基本情况 2板块构造 3发现历史 4相关新闻 折叠编辑本段基本情况
金星是一颗类地行星,因为其质量与地球类似,有时也被人们叫做地球的"姐妹星"。也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没有磁场的行星。在八大行星中金星的轨道最接近圆形,偏心率最小,仅为0.006811。 以地球为三角形的顶点之一,分别连结金星和太阳,就会发现这个角度非常小,即使在最大时也只有48.5°,这是因为金星的轨道处于地球轨道的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