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夏之时:夏朝的历法,这套历法对农耕活动尤为合适,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安排农事。 2 殷之辂(lù):“辂”指君王所驾驶的车辆。殷朝的车辆以木头制作而成,简约而不华丽,体现了当时的工艺水平和审美观念。 3 周之冕:指的是周朝时期人们所佩戴的礼帽,是周朝礼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 韶舞:舜帝时期的一种舞蹈与...
《论语》智慧: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 原文: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释文:颜渊问怎样治理国家。孔子说:“实行夏朝的历法,乘坐殷朝的车子,戴周朝的礼帽,音乐就用《韶》和《舞》,舍弃郑国的乐曲,远离谄媚的人。郑国的...
史载,颜渊曾向孔子请教治国之道,孔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这体现了孔子( )A. 仁与礼的思想B. “兼采”的理念C. 人文主义思想D.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①,乘殷之辂②,服周之冕③,乐则韶舞④。放⑤郑声⑥,远⑦侫人。郑声淫,侫人殆⑧。”【注释】①夏之时:夏代的历法,也就是我们现在依然还在使用的农历。历法是文明的重要标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历法具有独特的地位。在夏代,历法已经成熟,夏历被称为农历,就是因为它在...
颜渊问怎样治理国家。孔子说:“实行夏朝的历法,乘坐殷朝的车子,戴周朝的礼帽,音乐则选择《韶》和《舞》,远离郑国的乐曲,远离谄媚,巧言令色的人。郑国的乐曲浮靡不正派,谄媚,巧言令色的人的人很危险。”最后,我们大家一起再读一遍: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
15.11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①,乘殷之辂②,服周之冕③,乐则《韶》、《舞》④,放郑声,远佞人⑤。郑声淫,佞人殆⑥。” 【注释】 ①夏之时:夏代的历法,便于农业生产。 ②辂(lù)的.天子所乘的车。殷代的车由木制成,比较朴实。 ③冕(miǎn):礼帽。周代的礼帽比以前的华美。 ④《韶》:舜时的乐...
百度试题 结果1 题目“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时”的含义是()。 A. 历法 B. 时间长短 C. 时尚 D. 时候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A 反馈 收藏
子曰:“行夏之时(1),乘殷之辂(2),服周之冕(3),乐则韶舞(4)。放(5)郑声(6),远(7)侫人。郑声淫,侫人殆(8)。” 【注释】 (1)夏之时:夏代的历法,便于农业生产。 (2)殷之辂:辂,音lù,天子所乘的车。殷代的车是木制成,比较朴实。 (3)周之冕:周代的帽子。 (4)韶舞:是舜时的舞乐,孔子认为是...
二、词语生僻例句: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论语·八佾》)
“行夏之时”是重视农时,“乘殷之辂”是主张质朴,治国要重视民生、节俭。“服周之冕,乐则韶舞”体现的是为邦之道要重视“礼乐”教化和为政者的道德修养。 【知识扩展】 《礼记·乐记》魏文侯问于子夏曰:“吾端冕而听古乐,则唯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敢问:古乐之如彼何也?新乐之如此何也?”子夏对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