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初年李建中的《土母帖》,宛如一座桥梁,堪称“唐法向宋意”过渡的典范之作。其用笔沉厚稳重,带有欧体楷书的韵味;章法却疏朗清新,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尤其“耳”字悬针渴笔,似断还连,仿佛是一位文人在轻轻诉说着心中的故事,尽显文人书卷气。这份“天下第十行书”,为宋代尚意书风的兴起埋下了伏笔...
行书,作为一种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书体,其起源可追溯至东汉中后期。据唐代书法家张怀瓘在《书断·行书》中的记载,行书由后汉刘德升所创,旨在追求书写的简便与流畅。在长期的书写实践中,行书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美学体系,成为书法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历经魏晋南北朝的发展,行书在唐代迎来了辉煌的转折期。
总结来看,王羲之行书地位的历史变迁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南朝时期,王羲之被认为"博精群法,特善草隶",其行书并未特别受到推崇;唐初,在唐太宗的推动下,王羲之被奉为"尽善尽美"的书法典范,其行书尤其是《兰亭序》被视为最高成就;盛唐之后,王羲之行书地位继续保持崇高,但评价标准开始注重其创造性;宋元...
573 2010-12-28 “历史”的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 、行书、楷书怎么写? 57 2008-12-28 求“历史”二字的毛笔书法图片? 13 2016-06-08 史 这个字怎么写好看 10 2014-04-16 高中历史,这三种字体属于何种字体?图二字体的特点是什么?对了... 1 2010-11-29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的甲骨文,金...
天下第十行书:《土母帖》也许知道李建中其人的不多,确实,李建中传世的书法作品也极少。但这并不妨碍其帖的历史地位,此帖用笔沉稳,法度谨严,有欧阳率更神韵,结构淳厚谨严,论者认为此帖清丽圆熟,恣态横生,深得“二王”笔法。天下第九行书:《松风阁》稍微了解书法的人是定然知道黄庭坚的,苏门四学士之一...
在几千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国的文字不断地演变、革新,各种书体在约定俗成的基础上进行着由繁趋简的演变,殷商的甲骨文、两周的金文、战国的大篆、秦代的小篆、汉朝的隶书等相继产生。汉隶在我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产生,不但为楷书、行书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开了草书(章草)的先声。楷书即“...
自东晋后,王羲之的行书体一直被人赞美备至,“历代宝之,永以为训”(南朝肖衍《古今书人优劣评》)。从书体历史看,行书的体势也于此时完成了它的演变,进入长期的稳定状态,所以,王羲之行书自然成为行书的基本书写规范,后世书家的“变”,几乎都是以王体为依据的,这就客观上了形成了书法史上庞大的王羲之行书体系。
敦煌东汉简中的行书笔意 行书的萌芽阶段,包括东晋成熟、规范的行书出现之前的所有时期。对此,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一是按照东汉末年“刘德昇初创行书”的说法,行书的初始阶段起于东汉末期,止于西晋时期;二是行书的萌芽,伴随文字的产生而开始。在文字书写(尤其是自然书写)过程中,原始先民始终在从事着朴素、潜意识...
晋王羲之《兰亭帖》,元鲜于枢称其为“天下第一行书” 唐颜真卿《祭侄稿》,所谓“第二行书“ 北宋苏轼《黄州寒食诗》,所谓“第三行书“ 至于元代鲜于枢提出的三大行书论,却没听说过历史上还有“天下三大草书”或者“天下三大楷书”,这也是行书成为主轴的一个例证。行书成为主角,在于它是最自然的一种书法存在形式。行...
在中国的五千年历史长河当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书法明星,如王羲之、颜真卿、赵孟、欧阳询等千古著名书法家,他们的出现为我们华夏增添了许许多多的色彩。 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出现,才有了流传千年的书法作品,让我们去学习研究,做我们前进的动力和榜样。 在这里,给大家带来了十大行书书法手卷,这是高清版本的,方便大家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