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则其退也所以安其义之所安,而其进也所以推其道于天下耳。盖其所达之道,即其所求之志也,此大人之事,故曰“未见其人也”。 《论语正义》曰:隐居求志,行义达道,若伊尹耕莘,而乐尧舜之...
一起学《论语》16.11季氏篇——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 ⼀起学《论语》16.11季⽒篇——隐居以求其志,⾏义以达其道⼀起学《论语》16.11 季⽒篇——隐居以求其志,⾏义以达其道 【原⽂】孔⼦⽈:“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
16·11 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译文】 孔子说:“看到善良的行为,就担心达不到,看到不善良的行动,就好像把手伸到开水中一样赶快避开。我见到过这样的人,也听到过这样的话。以隐居避世来保全自己的志向,...
16·11 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译文】 孔子说:“看到善良的行为,就担心达不到,看到不善良的行动,就好像把手伸到开水中一样赶快避开。我见到过这样的人,也听到过这样的话。以隐居避世来保全自己的志向,...
张栻曰:“见善如不及”,徙义之速也;“见不善如探汤”,恶不仁之甚也。此笃于自好者能之。至于“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则其退也所以安其义之所安,而其进也所以推其道于天下耳。盖其所达之道,即其所求之志也,此大人之事,故曰“未见其人也”。
季氏篇【原文】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
“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的意思是:以隐居避世的态度来保全自己的志向,依照正义义来贯彻自己的主张。“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出自《论语·季氏篇》,原文如下: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
原文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吾未见其人也。张居正直接孔子说,古语,幼云是方未育儿,隐居之时,则立志卓然不苟,把将来经纶的事业都一一讲求。育养而背盗于一身,即遭忌而行异之日,则不肯小用其道,将平日抱负的才略都一一设施展布。而不肯负其所学。这样出处合宜,体用全辈的大人,吾但闻...
“君子学以致其道”“行义以达其道”体现的道德修养方法是___ 答案 B 解析 []知行合一即把提高道德认识与躬行道德实践统一起来,以促进道德要求内化为个人的道德品质,外化为实际的道德行为。题干中的观点属于孔子“听其言而观其行”的主张,强调衡量人的品德不能只听其言论,更应看其实际行动。他认为学习的目的在于...
第二种方法是“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孔子提倡积极入世,只有在“邦无道”的时候才主张归隐。这里所说的隐居就是指在社会昏暗,为社会作贡献的理想无法实现的情况下选择出世,但出世不是愤世嫉俗的表现,而是为了“求其志”。我们知道,出世就是“不求显达”,当然也无法“求显达”了,在无人知道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