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渗透压包括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等。 1. 水和电解质失衡:水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以及电解质摄入或排出异常,均可影响血浆渗透压。需根据具体情况补充水分或调整电解质平衡。 2. 营养不良: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增加富含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摄入。 3. 肝脏疾病:如肝硬化,使白...
血浆渗透压(POP)是指每千克水中所含的分子数(毫克),临床上以mOsm/(kg·H2O)或mmol/L为单位来表示,主要与血浆中的钠离子浓度有关。 基本信息 专科分类:心血管检查分类:血液检查 适用性别:男女均适用是否空腹:空腹 参考价格:30元 分析结果: 温馨提示:某些药物可影响结果,检测前应详细告知医生近期所用的药。
按上述公式:有效血浆渗透压=2*(145.5+4.51)+19=319,不到320,相当于有些低渗。 2、《哈里森内科学》 血浆渗透压计算值=2*(NA+K)+Glu+BUN 按照这个公式,上面病人的血浆渗透压=319+25.56=344.56,就成高渗状态了。 3、《西氏内科学》 公式渗透压=2Na+Glu+...
血浆晶体渗透压是指血浆中的晶体物质(主要是无机盐和葡萄糖)所形成的渗透压。 二、作用 1.维持水平衡:血浆晶体渗透压的大小决定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之间的水分交换。当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时,水分会从组织液进入血浆,从而维持体内的水平衡。 2.维持酸碱平衡:血浆中的缓冲物质(如碳酸氢盐)可以调节血浆的酸碱度,维持...
血浆渗透压,即血浆中溶质所产生的渗透压力,主要由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两部分组成。正常成年人的血浆渗透压一般维持在280-310mOsm/kg·H2O之间。 1. 晶体渗透压:主要由血浆中的电解质(如钠离子、氯离子等)形成,占据血浆渗透压的绝大部分,对于维持细胞内外水分平衡至关重要。
1、计算公式:有效血浆渗透压(mOsm/L)=2×(血钠浓度(mmol/L)+血钾浓度(mmol/L))+血糖浓度(mmol/L)+尿素氮浓度(mmol/L)。主要考虑血浆中影响细胞内外水分平衡的电解质和主要渗透活性物质,葡萄糖、尿素氮。 2、正常值范围:正常有效血浆渗透压一般在280-310mOsm/L。血钠浓度正常范围约135-145mmol/L,血钾浓...
血浆渗透压是指血浆中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产生的吸水力量,正常值约为280-310mOsm/kg。它由两部分组成: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 1、晶体渗透压:由溶解于血浆中的晶体物质(主要是电解质)所形成的渗透压,正常值约为290mOsm/kg。晶体物质不能自由通过细胞膜,对维持细胞内外水的平衡和细胞的正常体积极为重要。
由于血浆中晶体溶质数目远远大于胶体数目,所以血浆渗透压主要由晶体渗透压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由蛋白质分子构成,其中,血浆白蛋白分子量较小,数目较多(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决定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大小。那
血浆渗透压约为313mOsm/kgH2O,相当于7个大气压708.9kPa(5330mmHg).血浆的渗透压主要来自溶解于其中的晶体物质,特别是电解质,称为晶体渗透压.由于血浆与组织液中晶体物质的浓度几乎相等,所以它们的晶体渗透压也基本相等.血浆中虽含有多量蛋白质,但蛋白质分子量大,所产生的渗透压甚小,不超过1.5mOsm/kgH2O,约相当于...
渗透压指的是溶液中电解质及非电解质类溶质微粒通过半透膜对水的吸引力,其大小是由溶液中溶质颗粒总数决定的,与溶液中溶质种类和颗粒大小无关。 血浆渗透压包括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正常人血浆渗透压约为5776mmHg,相当于770kPa。 血浆晶体渗透压由血浆中晶体物质所形成,如Na+、Cl-、葡萄糖、尿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