癞蛤蟆,学名“蟾蜍”,粤语读成“蠄蚷”,属无尾目蟾蜍科,两栖动物。蟾蜍是国家“三有”保护动物之一。作为一种可入药的剧毒之物,蟾蜍和毒蛇、蜈蚣、蝎子、壁虎被称为“五毒”。 蟾蜍全身长满了疙瘩,内有毒腺,表面腺体和耳后腺分泌白色浆液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包括蟾蜍毒素、蟾毒配基、蟾毒色胺类等。这些分泌...
蟾蜍什么情况下会分泌毒素,毒素又对人类有什么帮助呢? #蟾蜍 #癞蛤蟆 - 昆虫学liuye于20240818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83.9万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
蟾蜍毒(toad poison),为蟾蜍(Bufo vulgaris)毒腺分泌的白色粘稠毒液。系中药蟾酥的成分,一直用作治疗慢性心脏病的强心剂。主要成分 通过威兰德(H.O.Wieland)和小竹无二雄的研究,其化学结构已阐明,它是甾类苷和辛二酰精氨酸等多种成分的结合物。主要的是蟾毒配基B酯、蟾蜍精(bufagin)、华蟾毒配基(...
去年西班牙曝出一件新闻,当地的一位色情男明星和两位好友聚会,其中一位好友中毒身亡,而警方调查这之中就涉及蟾蜍毒素的参与。 当地有很多医院都反映曾接待过蟾蜍毒素中毒病例,而让医护人员无语的是,他们发现有一部分病人并不是用常规提取蟾蜍毒素再服用的办法摄入这种毒素,而是选择了一种“古老”的办法——舔。
养殖环境是影响蟾蜍毒素积累的关键因素之一。恶劣的养殖环境,如湿度过高或过低、温度不稳定等,都可能对蟾蜍的生理机能产生不良影响。这些环境因素可能导致蟾蜍的新陈代谢紊乱,进而影响毒素的正常排出。此外,养殖密度过大也可能导致蟾蜍之间相互...
现在仍然有许多人不知道,蟾蜍的耳下腺、皮肤腺、肌肉、肝脏和卵均含有一种白色浆液、这就是蟾蜍毒素,也被称为蟾酥,人体吸收这种毒素后可引起心、脑、肝、肾以及肺的损伤;它对迷走神经有兴奋作用。蟾蜍毒素中毒后,会有恶心、腹痛腹泻、水样便等胃肠道症状,并伴有头痛头晕、嗜睡、四肢麻木,以及心悸、心率失常等现象,...
在我国,人们通常把蛇、蝎子、壁虎、蟾蜍、蜈蚣或蜘蛛称为“五毒”。就对人类的危害而言,罕有因蝎子、壁虎、蜈蚣或蜘蛛咬伤引起死亡的报道,但因蟾蜍毒素中毒引起死亡的报道却不鲜见,致死率仅次于毒蛇咬伤。30年前,昆明动物研究所的专家在做资源调查时,在云南西北部发现一种很特别的大蹼铃蟾。当地人说这种蟾会...
蟾蜍毒素类成分 蟾蜍毒素类成分:蟾蜍二稀醇化合物(包括蟾蜍毒素和蟾蜍配基),作用类似洋地黄,可兴奋迷走神经,直接影响心肌,引起心律失常。此外,尚有刺激胃肠道、抗惊厥和局麻的作用;儿茶酚胺类化合物,有缩血管和升压作用;吲哚烷基类化合物,可引起幻觉,对周围神经有类似菸碱样作用。 蟾蜍中毒,蟾蜍的腮腺和皮肤腺能...
倍速 当前设备不支持播放 你可以 刷新 试试 70017001.199-e858de9617c8e6a5c87c5cbf0f99d891 10月13日,海南文昌,海南三男子捕捉食用癞蛤蟆,一人死亡,两人仍在抢救中,专家:蟾蜍有医用价值,但其本身含有毒素,切勿随意食用!展开 2024-10-17 18:56 发布于河南|1184 观看 0 2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