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的诗歌成就很高,以“咏史”诗和“无题”诗闻名于世。他的诗歌风格独特,文采斐然,但有时用典过多,意旨隐晦。他的代表作品《李义山诗集》至今仍被后人传颂不衰。李商隐的诗歌不仅在当时备受瞩目,而且在后世也具有重要影响。
蝉 唐代: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译文 你栖身高枝之上才难以饱腹,虽悲鸣寄恨而无人同情。五更以后疏落之声几近断绝,可是满树碧绿依然如故毫不动情。我官职卑下,行踪飘忽不定,家园难返,故乡的田园也早已荒芜。烦劳...
蝉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写蝉栖身高树餐风饮露。以蝉的生活习性起兴,以蝉栖高树暗喻自己的清高,蝉的“难饱”又与作者身世感受暗合。B.颈联由蝉写到诗人的经历。诗人由蝉...
蝉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病 蝉贾 岛病蝉飞不得,向我掌中行。拆翼犹能薄,酸吟尚极清。露华凝在腹,尘点误侵睛。黄雀并鸢鸟,俱怀害尔情。(1)下列关于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___A.李诗以蝉的生活...
别人看你都不像是个凡人,你心中有“恨”,别人又怎么能够感同身受呢?于是,“蝉”(这里也是指李商隐)就只有“徒劳恨费声”了。“蝉”孤独地在大树上发出阵阵哀号,叫到天快亮时,气都快要叫断了。这就意味着,“蝉”的生命即将结束了,可是它所托庇的那株大树,还是无动于衷。“一树碧无情”。树叶...
唐代: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注解 1、本以两句:古人误以为蝉是餐风饮露的。这里是说,既欲栖高处,自难以饱腹,虽带恨声,实也徒然。2、一树句:意谓蝉虽哀鸣,树却自呈苍润,像是无情相待。实是隐喻受人...
全诗层层深入,阐发主题,首尾圆融,意脉连贯,表面咏蝉,实则自喻,以蝉自喻,借蝉自警,运思高妙,耐人寻味,紧紧抓住蝉的特点,结合自己的情思,为情而造文,诗中的蝉,也就是李商隐自己的影子,体现了诗中有我的境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为咏蝉诗中的名篇佳作,同时也被清朝的著名诗人朱彝尊誉为“咏物最上...
【题目】诗词雅苑蝉[唐]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①,故园芜已平。烦君②最相警,我亦举家清。[注]①梗犹泛:言身不由己,四处漂泊。②
李商隐——《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注释:首联意谓:既然栖高处,自当饱腹难;尽管鸣不平,终究亦徒然。以:因为。
李商隐以蝉自喻,认为自己也是如此,他不肯蝇营狗苟,不肯谄媚牛李的任何一党,所以才总是沉沦下僚,有志难伸。仁人志士不得所用,自然难免要发悲怨之声,但那又有什么用呢?正如蝉一般,即便“恨费声”,叫得再响,叫得再辛苦,也终究只是“徒劳”。“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颔联即承此意而细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