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杜宇”原来是南方炎帝,多少人会恍然大悟——杜宇,不就是“大禹”嘛。 想想就好,夏朝开国帝王大禹,在伊拉克乌尔,不在“古埃及”。 《华阳国志·蜀志》记载了一个传说,杜宇称帝后,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 “玉垒”,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 这不就是蜀王、鸮王圣书体尊号的一个拼读结果。 “开明...
于是,鳖灵便留在蜀国,并带领百姓治理洪水,他打通了巫山,让水流从此流到长江,这样便杜绝了蜀国的水患,百姓从此安居乐业。杜宇十分感激,自愿把王位让给鳖灵。就这样鳖灵成了古蜀国新的国王,号称"开明帝",又叫"丛帝"。 但是,后来古蜀国在鳖灵手中很快就灭亡了,乃至神秘消失。望帝杜宇死后化为杜鹃,不知是悲伤还是...
”之“子规”无注解;好了,继续查《李白诗选》(中华书局)对《蜀道难》一诗中之“子规”的注解就有了:“子规:鸟名,又名杜鹃。此鸟蜀中最多,传说为蜀帝杜宇所化。其鸣若“不如归去”,啼声凄切。”记忆中的布谷鸟要比这些“鹃类鸟”的每一种都要大得多,而且其“布谷(播谷)——布谷(播谷)—...
相传远古时蜀国皇帝杜宇,很爱他的百姓,禅位后隐居修道,死后化为子规鸟(又名子鹃),人们便把它称为杜鹃鸟。每到春季,杜鹃鸟就会飞来唤醒百姓“快快布谷!快快布谷”,嘴巴啼血,鲜血遍撒,染红了漫山的杜鹃花。由此传说,自唐、宋以来,许多诗、词都用到这一典故,如唐李白见杜鹃花想起家乡的杜鹃鸟,触景生情,怀念家...
1. 认真读文段,完成下面的问题。 很久以前,在蚕丛、柏灌、鱼凫三代帝王的治理下,蜀国人民的生活不断改善。有一天,天上忽然掉下了一个男子,落到蜀国的木溪山上,他叫杜宇。杜宇长大后成了蜀国的王,号望帝。望帝心地善良,年轻有为,继承了前三代帝王的意志,精心治理着蜀国的土地,深得百姓爱戴。
“杜宇曾为蜀帝王”出自唐代胡曾的《咏史诗·成都》。“杜宇曾为蜀帝王”全诗《咏史诗·成都》唐代 胡曾杜宇曾为蜀帝王,化禽飞去旧城荒。年年来叫桃花月,似向春风诉国亡。《咏史诗·成都》胡曾 翻译、赏析和诗意咏史诗·成都杜宇曾为蜀帝王,化禽飞去旧城荒。年年来叫桃花月,似向春风诉国...
望丛祠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西南部,距离市中心约23公里,是为了纪念最早的蜀王望帝杜宇和他的继任人丛帝而建。这座祠堂是中国西南地区唯一一座祭祀两位帝王、凭吊蜀人先贤的陵冢,也是四川省的重要文物保护单位。望丛祠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齐时期,最初建于1500多年前。在明末清初时期,祠堂因战火而毁损,仅存杜宇和鳖...
千古帝祠“望丛祠”,是纪念古蜀国帝王“望帝杜宇”和“丛帝鳖灵”的祀祠,是古蜀文化重要遗迹之一,蜀人寻根问祖的圣地。 “天府前驱、蜀中先导”古蜀国望帝杜宇和丛帝开明的合祀祠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西南部,是为了纪念最早的蜀王望帝杜宇和他的继任人丛帝而修建的祀祠,也是中国西南地区唯一的一祠祭二主、...
不是的,杜宇是传说中的人物,正史上没有记载。杜宇,传说中的古蜀国国王。公元前1057年,杜宇参加了武王伐纣的战争,号称蜀。古蜀军队是伐纣联军中最具战斗力的队伍之一,是推翻暴君殷纣王的重要力量。杜宇始称帝于蜀,号曰望帝。晚年时,洪水为患,蜀民不得安处,乃使其相鳖灵治水。鳖灵察地形,测...
后来杜宇很害羞,认为自己的德行不如鳖灵,最终做出一定的决定,禅让王位,自己选择隐居岷山。 于是黄鳝之灵成为了古代蜀的新皇帝,被称为“开明”,也称为“丛帝”。 而且对杜宇来说,他虽然隐居了,但关于他的故事不断。 也有人说杜宇去世后,也不忘古蜀之民,每逢农历三月就成杜鹃,叫声催蜀人在农时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