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绿岩,这一古老而神秘的岩石组合,不仅是地球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板块构造理论的基石。从地中海的Troodos到中国的柴达木盆地,蛇绿岩以其独特的地质特征和化学组成,揭示了古大洋地幔的奥秘。本文将带您探索蛇绿岩的本质,并拓展其背后的地球科学故事。《青藏高原及邻区古生代构造-岩相古地理综合研究》有相关介绍,...
图2 蛇绿岩地幔橄榄岩中单斜辉石和斜方辉石的Cr2O3-Al2O3相关图解(3)蛇绿岩中地幔橄榄岩的斜方辉石以颗粒粗大(可达2cm)为特征,然而多数斜方辉石含有尖晶石、单斜辉石、橄榄石、角闪石包裹体,并发育反应边(图1);有些看似颗粒粗大的斜方辉石实则为细粒橄榄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尖晶石和角闪石的...
研究更多的是以“报道”为主,对于蛇绿岩中H2的生成机制并未深入探讨,尚存在以下开放性问题:1)需要全面认识影响H2运移路径和聚集的构造和岩石物理因素,以指导勘探;2)目前关于蛇绿岩环境下构造和圈闭的性质仍不确定;3)铬铁矿和H2排放之间的可能联系;4)H2...
蛇绿岩是缝合构造带中的典型岩石组合类型,通常认为它是一种特殊的镁铁质至超镁铁质岩石组合,它不能用作一个岩石名称或填图岩性单元。在一个完整发育的蛇绿岩中,从底部向上岩石类型产出顺序如下:(1)超镁铁质杂岩:由不同比例的方辉橄榄岩、二辉橄榄岩和纯橄榄岩组成,通常具有变质构造组构(有时称构造岩)并多少...
蛇绿岩一词最早来自希腊语“ophi”,意思是蛇。最早用于描述遭受剪切作用改造的蛇纹石岩,主要是一个描述性的、缺乏严格定义的术语。导致早期的地质文献中“蛇绿岩”一词在使用上的混乱,但这种混乱并没有减低它的使用频率。1927年,斯坦曼将蛇绿岩定义为包括橄榄岩(蛇纹岩)、辉长岩、辉绿岩、细碧岩和与之有成因联系...
蛇绿岩,这一古洋壳的陆地遗迹,是造山带内的重要标志。它记录了海洋演化的复杂过程,代表着曾经沧海桑田的变迁。那么,究竟什么是蛇绿岩呢?它并非单一的岩石类型,而是一套复杂的岩石组合。这套组合从下到上,依次包括地幔构造岩、壳幔过渡带岩石、下结晶地壳岩石、中上结晶地壳岩石,以及席状岩墙群和喷出岩。早...
蛇纹岩与蛇绿岩:地质学中的“双蛇”之辨蛇纹岩与蛇绿岩,这两种地质岩石类型均与“蛇”字紧密相关,但在地质学领域,它们却是两个常常令人混淆的概念。尽管两者名字相似,但在成因、组成以及地质意义上,它们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使得这两种岩石类型在地质学中各自拥有着独特的含义和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蛇绿岩是指残存于造山带内的古洋壳碎片或就位于大陆边缘上、岛弧或增生楔中的洋壳残片。在造山带研究中被广泛用作板块(或地体)边界划分和区域地质对比的标志。 在典型的陆-陆碰撞造山带中,蛇绿岩通常构造侵位(仰冲)于(被动)大陆边缘之上,是板块边界的标志之一;在洋内...
是一种与大洋岩石圈对比的特殊的基性 - 超基性岩的组合(杂岩),不是一个岩石名称。完整的蛇绿岩剖面从底部到顶部序列依次为蛇纹石化超基性杂岩(方辉橄榄岩 harz. 、二辉橄榄岩 lherz. 、斜辉橄榄岩或称异剥橄榄岩、纯橄岩等不同比例组成)、辉长岩质杂岩(具堆晶特征橄榄岩、橄长岩、二辉石岩、辉长岩和均质辉...
蛇绿岩,这一古大洋岩石圈或古洋壳的残余,与铬铁矿等国家急需矿产的形成紧密相连。近期,通过详尽的野外工作,我们新发现了多处前寒武纪蛇绿岩体,这为我国在前寒武构造演化方面的深入研究,以及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开发,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和有力支撑。1. 项目概述 “中国重要蛇绿岩带构造演化及资源效应”子项目是对...